第1版:要闻

“俺也会在网上卖东西了!”

  • 农民兄弟在离石区农贸市场拍卖土特产。 本报记者 李全明 摄

  •   网上直播,自己扮演主播的角色……这些看似年轻人玩的潮流方式,你怎么都不会想到会发生在农民朋友身上。与大部分年轻人直播只是为了娱乐和消遣不同的是,新型农民拍卖师是在直播卖土特产。2月6日,记者在吕梁市离石区凤山农贸市场看到了可喜的一幕。
      “没想到俺也会在网上卖东西了,而且还是直播下单哩,我的小米和红薯、红枣等再也不愁卖了,更重要的是还能卖个好价钱!”会赶时髦的62岁的王大爷兴奋地对记者说。
      王大爷是来自临县的农民,为了在年前将自己的红薯、红枣和小米卖出去,就来到了离石凤山农贸市场叫卖。时下,正是市民们办年货的高峰期,再加上王大爷的土特产是天然、无公害的,他的周围聚集了许多顾客。顾客中,就有回家过年的吕梁籍晋商李响,在看到眼前一幕时,李响就想到了自己创办的专属“农民拍卖”的自媒体社交电商平台。于是,就出现了刚开始记者看到农民直播卖土特产的一幕。
      由于直播现场顾客非常多,也引起了看直播顾客购买的欲望,“多少钱”“在哪儿卖”“可以送货上门吗?”……好多问题“霸占”了整个直播屏幕,由于这种新颖的模式开始不久,“农民拍卖”创始人李响也在现场帮忙招呼着,和网上顾客进行互动。
      “直播时,网上好多顾客下单了,现在拿到离石的存货已经卖完了,已经告诉我儿子往离石送货,非常感谢‘农民拍卖’这个直播平台,我的红薯、红枣和小米今年快卖完了,又可以过个好年!”王大爷激动地说,“快过年了,快递也都停了,外地的顾客都没有接受我们下单,现在我也会直播了,来年一定会通过这个平台将自己的市场进一步打开。”
      据“农民拍卖”平台的创始人李响介绍,下一步,他将带领自己的团队深入更多的吕梁山贫困户家中,教他们学会网上直播,从而撮合贫困户土特产与更多的买家“结对子”,真正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让贫困户不再为销路发愁,最终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日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可以说,“农民拍卖”这个全国首家专注贫困区农民自主网上特产即时公益拍卖平台,在乡村振兴方面已走在了前列,而这一创新举措必将使吕梁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打造出更富特色的“吕梁模式”。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郝天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2-06期

    • 第2018-02-05期

    • 第2018-02-04期

    • 第2018-02-03期

    • 第2018-02-02期

    • 第2018-02-01期

    • 第2018-01-31期

    • 第2018-01-30期

    • 第2018-01-29期

    • 第2018-01-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