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35岁的“羊倌”武小斌提着一大桶玉米,走向了家门口的羊圈。
“咻——咻——”,武小斌唤了几声,150只山羊将他团团围住。顺着食槽,武小斌一字溜地将玉米撒了下去。
这是武小斌养羊的第5个年头。
“2017年是养羊收入最好的一年。”武小斌算了一笔账:1斤羊肉至少多卖了5元。每只羊按50斤算,总共150只羊,算下来就是37500元,这都是多赚的。
这个数字,连武小斌自己都有些惊叹,毕竟2017年这个时候,他所在的泥河沟村连快递都发不了。当时他还在为羊肉的销路发着愁。
泥河沟三面环山、东临黄河,2017年之前几乎与外界隔绝,客商很少来,即便来了,价格也是压到最低。没有路,羊肉卖不出不,只能在本村销。“价格起不来,1斤25元左右。”
2017年8月,全长828.5公里的沿黄公路通车,从泥河沟到佳县县城,20公里的路程都是柏油路,开车只需半小时。
可以发快递了!——这是武小斌当时的第一反应。曾走南闯北打过零工的他,知道“能发快递,羊肉就能卖到天南海北。”
接上互联网,武小斌找到了西安、广州的几家线上农户市集平台,推介泥河沟“纯吃草的生态羊”。客户多起来,羊的身价也贵了。“1斤涨到了35元左右,1只羊多卖好几百元。”
武小斌说,他的父辈在黄河上拉纤走船,当年把大批的红枣逆水运到府谷县,一个来回要20多天。
到了县城,武小斌轻车熟路,连续跑了两个快递点,不少人跟他打招呼,托他下趟带点枣或羊肉。
回到家,武小斌继续“电商生活”:网上推介,接单打包。“现在村里有了1000多只羊,但都是老年人在养,不会上网,不会真空打包,我就代办了。”
武小斌又一次开车往县城方向驶去。后备箱里,是打包好的羊肉。车窗外,左边是奔腾而去的黄河,右边是巍巍高耸的群山。前方,12米宽的柏油马路冲开了群山与黄河的夹围,伸向了最宽广的远方。(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