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工作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很多人又进入了移动支付的时期。
但是,想起来为了发压岁钱要有现金的仪式感,节前排队取现的日子,不少人抱怨:“感觉银行好像比以前少了。取现金工资存折不能在机器上用。排队时间太长。”
事实上,部分城市的金融消费者感觉到银行物理网点包括自助柜员机减少是事实。但是,我省银行物理网点总数是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部分大多在县域和乡镇。
什么冲击了银行网点?
在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闪付等业务的广泛推广下,很多人减少了现金的使用次数。转账、支付、购买理财产品、买黄金外币等等,移动支付可以做很多事情。除了必须的开户和一些业务需要“三录”外,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不去银行柜台办业务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人,到银行签约一次之后,零钱存余额宝,平常支付用微信和支付宝,大额消费刷卡,手机银行及时还款。如果必须使用现金,小额的随便找一个自助柜员机取现,超过5万元的必须到柜台提前预约,才会进银行办理业务。
银行网点的减少,最大的因素是技术的进步。一些放在超市或者路边上的自助银亭业务量越来越少,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除了技术外,修路、棚户区改造等城市建设,使得一些银行营业网点进行了搬迁和撤并。
还有成本因素。比如社区银行,按照规定不能办理现金业务。但是社区中老年人居多,不太会使用各种自助机具,存折只能去网点柜台办业务。吸收存款困难,新业务推销困难,还要租房子,安装设备,成本较高。综合考量之下,或者撤并,或者搬家到效益更好的地点。
银行网点的调整,很正常。
山西银行网点净增加
记者查阅了一下山西银监局官网的公告,有批复银行网点开业的,也有批复终止营业的。整体上还是开业的多。
记者发现,今年,在县域一级开业的地方法人机构比较多,国有商业银行到较为偏远的县开业的多。仅1月2日一天,长治银监分局就批准壶关、黎城和平顺三家建行支行开业。
记者从山西银监局了解到,2017年年底,我省有银行业网点7174个,2017年初是7072个,一年净增加102个,平均一个月增加10个。这些净增加的网点都是拥有山西银监局颁发的金融许可证的物理网点,自助银亭和在商超中设置的ATM机,不需要金融许可证,就更多了。
2月26日,2018年第一场山西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长治银监分局宋成华局长和建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贾爱民都表示,辖内和行内的银行网点均是净增加的。长治增加了20多个物理网点,主要是各县农商行增加。
建设银行太原并州分行工作人员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在太原市有87个物理网点,ATM机540多台。仅山西大学校园内就有14台ATM机,建行还专门安排两个工作人员在图书馆帮助学生激活银行卡。娄烦支行不久前被批准开业。配合城市发展战略和普惠金融相结合,并州分行在晋阳湖、综改示范区、三给片区的新设立支行都已经开业。徐沟镇也有网点。
晋城银行的发展也很迅速,2017年在古交、清徐、阳曲开了县域支行。晋中银行晋城分行、兴业银行大同分行也都刚被批准开业……
为了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山西银监局创新监管,允许各类商业银行一次申请设立多家支行。取消部分许可事项审批,包括社区支行筹建、自助银行设立等实行报告制等,银行网点的增加速度加快。
设备分流是发展方向
银行开设网点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开设物理网点需要行内层层打报告再批复,需要银监局考察合格,之后才能领到金融许可证。高管要通过任职资格,银监局批复同意任职。要找地方租房子,安装设备,人员调配,前后耗时一般都要将近一年。一个网点一旦开设,都不会轻易撤销。
很多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的客户是需要维护的,客户的金融消费习惯养成很难,竞争这么激烈,不是迫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搬家,更不愿意撤并。
记者了解到,与时俱进的银行针对当前的金融消费潮流,十分舍得投入,智慧柜员机已经进入“寻常人家”,几乎每个物理网点都有。记者在建行并州分行体验了一下智慧柜员机修改密码,照相都是自己站到合适的位置,机器照,不用在柜台前面排队照。黎先生说,除了现金业务不能办,其余90%以上的非现金业务都能在智慧柜员机上办理。
各家银行的多种办公设备分流了很多客户,轻质化已经是大趋势。
下一步,银行必须把自己建设成为包含传统电子银行产品服务、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在内的全渠道、全功能、综合性网络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效。否则,客户的流失成为习惯,这个银行也就没有了未来。
本报记者 崔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