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3·15”特刊

出行,从长途跋涉到风驰电掣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出行是很普通的事情。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亲身体会到了从长途跋涉到风驰电掣的品质提高。
  刚工作时,山西没有高速公路,出差采访都是坐汽车和火车,基本上时间的一多半都花在路上。尤其是去运城采访,翻山越岭的,汽车上一坐七八个小时方能到达,然后到了运城再换当地司机开车,接着往县乡村等基层跑。
  2003年,大运高速开通,后来太长高速等省内高速路网开通,下乡采访方便多了,基本上来回花一天时间在路上,其余时间在当地工作。2014年,太原到西安动车通车,再去晋南,去最远的永济也不到三个小时,可以说,省内出差交通品质提升了一个档次,再也不用灰头土脸长途跋涉了。
  不仅仅是动车和高铁,乘坐飞机也成了家常便饭。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从太原出发的航线不但多了,还时不时有优惠活动,机票价格不再是高高在上,普通家庭也能接受。
  除了出远门需要坐飞机坐高铁和动车外,就是在本地生活工作,出行的品质也有很大的提高。不会开车的我,在共享汽车进入山西后,到哪里都能用滴滴软件,而且,自从注册了滴滴出行后,一个手机在手,我的滴滴乘车史,从太原到合肥到乌鲁木齐,省内遍布任何一个城市。
  太原市的出租汽车换成电动车后,蓝白色相间的汽车让人看着就悦目。以前一上车就能闻到的汽油味儿再也没有了,司机师傅的服务水准也有了提高。他们说,开着新车,自己感觉也好多了。
  太原人最自豪的共享单车也是很多人的挚爱。天气好的时候,骑上公共自行车,一边骑一边看,感受这个时代的新发展真是一种享受。小黄车、小红车进入太原市场后,记者也下载了小黄车软件,当要去的地方没有公共自行车桩或者没有车可租骑时,就骑上小黄车,随时骑随时放,不用担心超时,不用害怕丢失。
  平常坐公共汽车,赶时间了乘出租车和共享汽车,路程不远时骑公共自行车和小黄车、小红车,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出行习惯。这种出行习惯的养成,不仅环保,而且节约了很多人力物力,也是品质生活的一个方面。
  下一步,希望所有的公共交通都能再上一个台阶,比如:在这个公交站点等车,手机上能够看到公交车走到了哪个站,还有几分钟到。太谷已经做到了这个程度,相信省城太原不远的将来也能做到。

本报记者 崔晓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3-15期

  • 第2018-03-14期

  • 第2018-03-13期

  • 第2018-03-12期

  • 第2018-03-11期

  • 第2018-03-10期

  • 第2018-03-09期

  • 第2018-03-08期

  • 第2018-03-07期

  • 第2018-03-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