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经济视点

袁泽陆:把肉夹馍做成中国的“麦当劳”

  “开业百天,我们卖出了20万个肉夹馍。”2017年8月初,在位于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的第二家“西少爷肉夹馍”分店里,袁泽陆和他的合作伙伴欣喜地发现。
  过去4个多月里,这个年轻团队从五道口一个只有10来平方米的小店铺起步,依靠一个个皮薄馅厚的肉夹馍,已经在北京开出了五家分店,日均流水超过万元。
  袁泽陆去年从西安交大计算机系毕业,在做肉夹馍之前是百度大数据部的一名产品经理。和他类似,其他几名合伙人也都毕业自西安交大,同样先后在腾讯、百度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过。
  袁泽陆说:“我们这代人想创业的意愿特别强烈。我们从小听着张朝阳、李彦宏这类大佬的故事长大,但进入他们的大公司却只能成为一颗‘螺丝钉’,上升空间有限。”
  几个人都有在西安上学和生活的经历,于是他们把创业目光放在了门槛相对较低的传统小吃——陕西肉夹馍上。“肉夹馍说起来简单,可我们完全是门外汉。”去年9月份,定下做肉夹馍的创业计划后,几个年轻人在陕西潼关县一个白吉馍铺子里当了一个半月的学徒。
  而在刚开始的3天里,几个1.8米出头的小伙儿其他什么事也不做,站在店里一看就是一天。去年年底,几个小伙儿战战兢兢地在北京用电烤炉做出了自个儿的第一锅馍。尝了几口,几个人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馍太干,肉太油!”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有的忙着去寻找更适合店里的大功率烤炉,有的忙着调整配方,今年3月份他们在清华校园里办了场几十人的小型试吃会,看着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咬下一口后面露笑容,几个小伙儿这才放了心。
  “我们希望把肉夹馍做成中国的‘麦当劳’,卖向全世界。”在几个年轻人意气风发、充满野心的背后,他们也琢磨创业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每个肉夹馍的外带纸袋用的是进口材料,比一般塑料袋成本高10倍,但不含有害化学物质;每天晚上打烊后所有门店都会进行一次从里到外的大清洗;为了保证店内清洁卫生,空调在晚上仍保持着恒温;运到店内的面皮,要确保在两个小时内用掉…… (据新华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3-19期

  • 第2018-03-18期

  • 第2018-03-17期

  • 第2018-03-16期

  • 第2018-03-15期

  • 第2018-03-14期

  • 第2018-03-13期

  • 第2018-03-12期

  • 第2018-03-11期

  • 第2018-03-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