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推进“凤还巢”计划以来,一个以“关心关爱外出务工人员”为主题的活动,迅速在10万永济外出务工大军中引起强烈反响——
从首都北京,到沿海城市青岛,再到古都西安;从信息发布,到培训维权,再到关心关爱;从协会商会,到旗舰联盟,再到项目落地投产……自去年永济市深入贯彻落实运城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推进“凤还巢”计划以来,一个以“关心关爱外出务工人员”为主题的活动,迅速在10万永济外出务工大军中引起强烈反响。
“书记登门拜访,真是没想到”
3月15日,西安朱宏机电市场的永济商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永济市委书记徐志英。
朱宏机电市场是西安一家大型的机电经销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永济籍商家就有80多家。
一下车,徐志英健步走进了虞乡镇东坦朝村村民薛强的经销部。
“常年在外创业,你们辛苦了!”拉着薛强的手,从家里情况,到产品市场,再到经营理念,徐志英一一详细询问。
“我在外做生意十几年了,市委书记亲自登门拜访,还真是第一次,做梦也没想到!”薛强激动地说。
“市委书记来看望大家了!”一条微信迅速在朱宏市场永济商家传开。十多分钟,闻讯赶来的人们把薛强的商店挤得满满当当。
“我想在永济投资建设一家康养中心,您看可以吗?”
“欢迎!支持你!”
老人赡养、孩子上学、就业就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致颇高。
“家乡永远是你们的后盾。明天我们还要在西安召开恳谈会,策划成立商会,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建言献策!”
这是“引凤还巢”的一个镜头。去年以来,永济市以“关注、关心、关爱”为核心,以精准服务为着力点,确定了围绕吸引在外人员回乡进入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吸引在外优秀企业家回乡创业兴办企业、吸引在外高端领域人才招商引智培养人才“三条工作主线”,成立了市委书记、镇街党委书记及村党支部书记三级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组。市委书记徐志英、市长孙中全亲自带队,多次远赴北京、青岛等地,看望慰问务工人员并召开专题座谈会。
同步设立永济市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凤还巢”计划)领导小组、在外务工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专门列出130万经费用于“凤还巢”计划启动,建立了10个镇(街道)在外务工人员管理服务站、265个村级联络站,实现了市镇村三级联动、全网覆盖。目前,该市已吸引20名在外人员回乡进入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吸引在外高端领域人才、招商引智培养人才100余人,累计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
“服务贴心暖心,我们在外放心”
在天津打工的吕保安是永济市张营镇尊村村民,去年7月份,得知父亲患心脏病需要马上手术后迅速回家,却因手术费不够而束手无策。“没办法,就在餐饮微信群里转发。”没想到餐饮协会的微信平台立即发挥了服务中心的作用,短短几天就筹集了6万余元,老人顺利完成了手术。
吕保安口中的餐饮协会,是永济成立的餐饮业转型发展促进会和永济市餐饮协会,并在北京、天津、郑州、邯郸、太原、廊坊等地设立分会,目前已吸纳会员1900余人。该市还召开在外务工人员座谈会20余次,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为在外务工人员免费发布转让、招聘求职等各类信息1万余条,接待来电来访500余次,为外出经营餐饮户配送麻花、饺子、粉条、调料等原材料价值达4000余万元。为帮助在外务工人员解决合同签订、劳动纠纷等问题,该市还成立了法律援助站,建立了法律维权新机制,目前共接待电话咨询、询函300余人次,帮助解决经济纠纷问题、合同纠纷问题1200余起。
为了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永济还建立起66个日间照料中心,为留守老人提供活动和娱乐场所以及生活服务,设立“爱心驿站”和亲子聊天室,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去年暑假,该市开展亲情护送,安排医护及工作人员分10批次专程护送500余名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同时协调融资贷款,促使三禾村镇、农商行等推出有利外出务工人员的安家贷、创业贷、商户通等金融产品,春节至今已落实贷款611户,授信和放贷总额达到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创业的资金瓶颈。
“服务贴心暖心,我们在外放心。”一项项为民举措温暖了人心、拉近了距离,为外出务工人员树起了坚强的后盾。
“助力家乡发展,我们义不容辞”
3月17日,永济市庄子村,17个温室大棚点缀在180亩的经济林中,格外亮眼。这是返乡创业人员朱薏霖创办的凯博嘉禾农业有限公司。朱薏霖2002年开始在西安创业,先后开设了七家石锅鱼、辣鸭头连锁店。2015年,她返乡创业,在庄子村大力发展农业采摘和乡村旅游。
“‘凤还巢’计划对我们返乡创业人员是个难得的机遇。”从去年9月份开始,永济市镇村干部没黑没明陪她挨家挨户做工作、签合同,帮她流转土地,帮她和深圳恩鹏公司达成投资5000万元打造运城市首家生态养老基地的初步意向。
与此同时,总投资8亿元的青岛中科华联蓝科途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式签约,将在年底建设投产2条生产线;二期总投资6000万元的长荣科技2400头原种猪核心育种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总投资1亿元的台新华瑞电机维修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绿风苗木、凡谷归真等一批在建项目和追加项目纷纷落地,在外优秀企业家回乡创业兴办企业已达30个。
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土地、税收等多项引资政策优势叠加,激发了永济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他们纷纷表示,“助力家乡发展,我们义不容辞!”(卫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