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小箱包“铺设”致富路

  • 箱包脱贫项目实施者姚金明(左二)与县妇联干部侯晓花、杨永胜、张红梅就巩固提升精准扶贫项目进行现场调研。

  • 技术员在调试设备。

  • “巧姑”们在交流加工技艺。

  • 白坡头村支部书记冯八小和杨永胜、赵鹏飞一起研究如何提升加工技术水平。

  • 68岁的张二女还在忙碌地工作着。

  • 亢冬梅在紧张地为发运产品“打包”。

  • 箱包加工给贫困村民带来致富的希望。

  • 加工车间的妇女,个个干劲十足。

  • 是它让我们妇女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 做箱包鼓起了我的“钱袋子”,让我手头富裕了。

  •   ——繁峙妇女脱贫致富显风采
      “做箱包加工,帮我们摘掉贫困帽子,过上了好生活。”忻州市繁峙县橫涧乡白坡头村巧姑家庭加工厂女工张新娥说。
      3月22日,记者深入忻州市繁峙县采访妇女箱包加工脱贫项目,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今年71岁的张芝莲和68岁的张二女都在巧姑家庭加工厂做箱包。张二女说:“我没想到这把年纪还能做箱包挣钱,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白坡头村箱包加工“带头人”杨永胜介绍:“2016年底,全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年收入达4300元;2017年,年收入增长到5300元;2018年底,预计年收入达6000元。”目前,全乡有12个箱包加工点,9个巧姑箱包家庭加工厂,从业妇女150余人,其中贫困妇女65人。箱包加工扶贫项目不仅成为全乡1809户、4631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牵引机”,还为全县妇女脱贫致富铺设了“高速路”。
      2017年7月,沙河镇义兴寨村成立兴盛园缝纫加工有限公司,50余名妇女经过速成技能培训全部上岗。如今,从业妇女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常惠萍道出肺腑之言:“箱包加工给了我生活的希望,再不用为儿子娶媳妇犯愁了。”常惠萍有两个儿子,过去,常惠萍生活上最犯愁的事儿就是给大儿子娶媳妇。昔日一脸愁容的常惠萍,如今干起活儿来脸上总挂着微笑。脱贫攻坚“领头雁”、村妇联主席张志香说:“一人上岗,全家脱贫,明天的日子更美好。”
      忻州市妇联主席杨晓宏说,繁峙妇女加工的箱包产品已通过中间商走出国门,销往南非、利比亚等七八个国家。
      下面是记者采自繁峙县妇女加工箱包的一组镜头,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高在中 文\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3-26期

    • 第2018-03-25期

    • 第2018-03-24期

    • 第2018-03-23期

    • 第2018-03-22期

    • 第2018-03-21期

    • 第2018-03-20期

    • 第2018-03-19期

    • 第2018-03-18期

    • 第2018-03-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