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黑陶产业将成天镇贫困群众脱贫又一支柱产业

  三月的边城大地,春意盎然。在天镇县国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里,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只见大大小小的黑色陶器摆满了展馆,这些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宝贝”造型各异,做工精致,格外亮眼,令围观者赞不绝口。
  这些宝贝,是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的“黑陶”。黑陶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天镇县能生产出这一土生土长的“老古董”还是头一次听说,展馆里散发着幽幽黑光,寓意招财纳福,镇宅化煞,设计灵感源于天镇县李家庄村福禄山的福禄双至葫芦,高达2.18米,做到了手工拉胚的极限,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悉,天镇县境内红黏土资源丰富,而且含沙量极低,矿物质元素丰富,存世久长,有发展“黑陶”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把满山的红黏土变成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的黑陶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贫困户收益,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陶瓷企业引入当地,积极打造晋北高端纯手工黑陶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2017年5月,首家制陶企业天镇县洋河陶艺有限公司落户当地,目前,已先后建起了国陶传习馆扶贫基地、陈泥间、培训基地、非遗传习馆等,企业已培训学员300多人次,生产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加紧建设中,为发展“黑陶”大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该县还将黑陶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组织偏远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至工业园区附近,贫困户被吸纳进企业务工,预计项目投产后,将直接带动当地1000余人就业,人均日收入可达到300元左右,陶瓷产业将成为拉动天镇县经济增长,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又一支柱产业。
  “我们就是要通过黑陶展示天镇风采,讲好天镇故事,真正使黑陶文化成为天镇的又一张文化名片,让名片经济带动天镇迈入大振兴的新时代。”制陶企业负责人赵宝庆介绍说,“虽然目前天镇生产的黑陶知名度还不高,但黑陶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而且陶瓷制作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制作出的惠庆八角塔、天成养生壶等器皿,不但具有很高的实用养生价值,而且将天镇的文化元素融入黑陶工艺,陶情里留下了乡愁。”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安玉坤 梁晨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3-26期

  • 第2018-03-25期

  • 第2018-03-24期

  • 第2018-03-23期

  • 第2018-03-22期

  • 第2018-03-21期

  • 第2018-03-20期

  • 第2018-03-19期

  • 第2018-03-18期

  • 第2018-03-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