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晋中的发展全省瞩目。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山西农谷两大省级战略,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中国500强已经落户晋中的达180家之多;太原都市核心区晋中区建设加快推进,省城后花园的魅力日渐绽放;文化旅游业各项主要指标绝对值全省第一,更大规模、更高水准的专业化、集团化资源整合及营销战略正在积极推进……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物流商业、光伏煤层气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的发展动能加速形成,晋中正逐渐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的“晋中蓝图”。
优化结构 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态势
去年以来,晋中市紧抓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机遇,努力开辟转型综改主战场,以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整合扩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逐步用好资源优势,扩大基础优势,放大区位优势,致力推进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3%,高于全省14.4个百分点;吉利轿车整车生产突破10万辆,东方希望铝形成200万吨氢氧化铝生产能力,分别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9和2.3个百分点;安泰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全市以新能源汽车、现代食品、现代煤化工、现代物流、高端制造、光伏电池及组件、医药、新材料等为主的新型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过去的一年,新产业新业态对晋中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万达广场、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陆续投入运营,伊甸城、东瑞创意街、太平洋绿色森活城、冰雪创意世界等项目加速推进,开启多样化新型商业模式,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数均列全省前三,中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推进示范基地平台正式运营。
2017年,晋中市文化旅游产业成果丰硕:山西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一带一路”中蒙俄市长峰会、首届平遥国际电影节在晋中成功举办;山西大唐艺术职业学院项目、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接待游客近8000万人次,均居全省第一;晋中市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城市”称号。
夯实基础 完善功能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2017年,晋中市政府着眼长远、着眼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狠抓宜居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全面打响“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全年共拆除违建面积419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06万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干部群众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响环保治理攻坚战,突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特别是燃煤污染控制,全市淘汰燃煤锅炉645台,取缔“散乱污”企业491家,煤改气11.8万户,城区供热模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严峻的环保形势初步好转。
2017年,市城区“百亿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90亿元,是历年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一年,完成蕴华街改造、东南外环快速化改造、安宁街西延等7条道路建设工程;全市新建农村公路976.5公里,昔阳、左权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两个100%;10个城中村整村拆除基本完成,城镇化率达到54.1%;实施24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22万农村饮水安全标准;新造林35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5.8%。
如今,生活在晋中的人们,越来越惊喜地发现,这座城市的路越来越宽了,天越来越蓝了,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元素越来越丰富了,市民的幸福宜居指数越来越高了。
补齐短板 办好实事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
民众之所盼,便是政府之所为,过去一年,晋中市政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上取得突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2017年,晋中市财政民生类支出高达231.01亿元,同比增长13.16%,占总支出的82.82%。
这一年,晋中全市6.9万贫困人口脱贫、239个贫困村退出,完成年初计划的118%、117%,贫困发生率由6.7%降至3.7%。与此同时,该市林业生态建设、文化旅游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为全省趟出新路,“以户为基、本质脱贫”“六要六有”等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11个县级医疗集团全部组建挂牌,全省首家实施市县乡一体化医疗集团改革,37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实现“六统一”,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6%;冬季清洁取暖、家庭医生签约、河长制等得到全面落实,2017年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0+1”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教育改革发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率先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中考制度改革,34个高中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完成,4万名初一新生进入“新中考”序列。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文化部中期督查;全市实现市级“五馆一院”、县级“两馆一院”、农村文化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实现“五个全覆盖”;新增城乡全民健身活动场所1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
先行先试 破解难题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活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2017年,晋中这座城市在改革的催动下,不断积蓄着化茧成蝶的力量。
围绕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晋中市政府打出了“晒出权力清单、定制性放权、服务企业实体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政银企常态对接”等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构筑起投资兴业的新高地。2017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5万户,增长53.4%,居全省第一。
创新出台了扶持转型项目和优势企业的“2+5”政策体系,晋中市财政安排3亿元设立“促转型增动能投资基金”和“促转型增动能担保基金”,投入3.6亿元的技改资金,促进了全市项目建设提质和产业结构升级。
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以服务便民利民、创新创业为导向,坚决对泛滥证明说不,杜绝一切部门推责揽利现象,晋中市政府37个部门共取消行政审批前置申请材料632个,精简率为20%;单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需提供前置申请材料平均数由原来的6.3个压缩到5个,少于全国领先的天津市1.2个。
去年以来,对3年来无办件量的43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挂起管理,目前政务大厅行政许可实施事项112项,为全省最少;编制全要素实施事项清单,市级许可事项办事环节由原来最多15个减少到最多不超过4个,平均减少60%;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由原来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以下,平均压缩50%以上……
改革是晋中发展动力和激情的源头,锐意改革的晋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更新更高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本报记者 郝光明 通讯员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