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吕梁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吕梁4月2日讯(记者 李全明)“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对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
60岁的张栓迎,吕梁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加入村里成立的造林专业合作社,去年造林挣了9600元,摘掉了“贫困户”的标签,老人指着脚下绿油油的油松,直夸国家政策好。
造林扶贫效果立竿见影。2017年,全市956个农村合作社通过议标承担造林任务96.3万亩,19648个贫困社员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除了造林,管护就业也是贫困户的一大收入来源。目前,吕梁全市共设森林管护员6348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管护员4896人,人均年工资7000多元。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吕梁政府通过一排排绿林,与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结对子”,不仅让贫困山乡的底色正由黄变绿,更使绿水青山的“含金量”逐步展现,成为经得起考验的可复制、推广的精准扶贫样板。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吕梁视察时特别强调,“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到了决战“硬仗中的硬仗”的关键时刻。
弘扬吕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吕梁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嘱托中,用革命精神滋养思想,激励行为,靶向政策,精准发力,将结对子与扶贫攻坚进行捆绑,让贫困户与企业、政府、干部、城市家庭等“结对子、认亲戚”,面对面交流,了解致贫原因,倾听群众诉求,互留联系方式,增进与结对贫困户的关系,增强扶贫帮困的责任感,打牢精准扶贫脱贫的群众基础,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吕梁英雄传”。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吕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提升生态扶贫、“吕梁山护工”、光伏扶贫“三大品牌”,突出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扶贫、企业结对帮扶、干部精准帮扶、资产收益扶贫“五大重点”,抓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贫困村提升“四件实事”,强化抓党建促脱贫、保障资金投入、深化行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狠抓作风建设“五项举措”,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狠抓落实,为广大群众早日种下可以拿到手的幸福。
时不我待,唯有奋进。“头条发布”“吕梁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媒体,携手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已快速展开宣传动作,将以扎实可行、真实可信的吕梁经验、吕梁智慧打造的“结对子·种幸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样板,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一 一展示,为推动村振兴战略在吕梁上生根、开花、结果,凝聚起了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