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杏花园,南有采摘园,西有核桃园,北有槐花园。在这样四面浓郁花香果香的包围中,神涧村宛如人间仙境般伫立其间。眼下正值春天,村子东面的杏花园白蕊绽放,娇羞袭人,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
杏花风正起 扶贫采风忙
4月3日,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山西工美集团扶贫工作队在神涧村举办了“杏花风正起·扶贫采风忙”活动。一大早,省城联社邀请省文化厅、省农业厅、省政研室以及八一书画院的部分画家驱车赶往神涧村。到了神涧村东村头,千亩杏林繁花树树,艺术家们纷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一阵微风吹来,白色的花瓣四处飘散,让艺术家们收获了难得的“杏花微雨”的春景。
随后,在神涧村的大队部,马千里、弓正亮等省城书画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为当地的百姓留下墨宝。“杏花风正起·扶贫采风忙”这项活动今年举行的是第四届,四年来,省城联社每年都组织省城书画名家现场送画,神涧村的百姓早已喜欢上了这项活动。书画家到来之前,神涧村大队部已经聚集了很多群众,书画家现场创作期间,村民们很有见识地互相评论,创作完成集中展示时,百姓依然兴致勃勃地观赏。
三年时间 整村脱贫
神涧村位于代县城东8公里处上磨坊乡北部距108国道4公里,地处半坡地带。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宛若仙境的小村子在四年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村里281户、585人中就有99户、231人贫困,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村里都是土坯房,破破烂烂的。最严重的问题是这是个无水村,没有一亩水浇地,村民温饱都是问题,更不要说什么精神文化生活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源头要追溯到2014年。
那一年,山西省城联社定点扶贫到神涧村后,党组书记、主任李荣钢带领党组成员和住村工作队到神涧村进行调研,并与该村村两委及部分党员、群众座谈,就新农村建设、农村街巷和村民增收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经过实地调研,结合省城联社在手工业、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方面的资源优势,决定走一条扶贫和扶智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文化扶贫新路子。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省城联社帮助神涧村建设了老年理发室、村民娱乐室和洗澡堂,并开辟了专门的农村健身场地,为村民提供了方便。省城联社积极和省发改委申请102万元以工代赈专款,用以解决水浇地的问题,目前此工程已经开工,引水工程解决后直接增收85%。针对神涧村的实际情况,省城联社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增加该村的造血功能,协调、帮助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自身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和新办法。到2017年年底,神涧村已经实现整村脱贫。
村在林中 人在画中
神涧村,听这个村名就知道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神涧村的老人们讲,历史上的神涧确实是塞外的一块宝地,但是随着水土流失等原因,竟然让这个村子成了缺水的贫困村。好在随着省城联社扶贫工作的开展,四年来,省城联社自筹资金80余万元,争取各类项目款项,包括修路、打井、农家乐等200余万元,再加上当地的投资以及神涧村自身的努力,这几年来,神涧村又逐渐恢复到历史描述的那般生机勃勃的模样。
在去神涧村采访的路上,省城联社驻代县扶贫工作队大队长杨润梅告诉记者:“脱贫之后要巩固三年。”所以即使神涧村已经脱了贫,但是省城联社依然要继续帮助这个小山村。
在神涧村的大队部,农村书屋中有农用工具书、小说、唐诗宋词等书籍供百姓借阅;扶贫超市里省城联社自发捐赠各种衣物、玩具,经过消毒后放到超市,村民花一块钱或者五毛钱即可把衣物拿走;正在建设的“长城脚下、雁门人家乡村生活体验基地”装修工作如火如荼,特色文旅乡村在不久也将正式亮相。
杨润梅说:“充分利用当地的良好自然资源,加强推进传统手工业+文化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让更多喜爱原生态绿色生活的城市人享受‘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好生活,让帮扶村的村民与大家共享脱贫攻坚丰硕成果,是未来几年里省城联社要完成的事业。”
本报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