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健康山西建设,确保健康中国战略在山西落地生根,事关全省民生福祉。
2017年,我省创造性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县乡一体化、“三保险、三救助”等重大改革,医改“山西模式”在全国的影响力得到提升。
“今年,我省将从医改迈上新台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改善群众就医感受。”省卫生计生委负责人坦言。
“三个深入推进”,推动我省医改提档升级
去年,我省创造性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县乡一体化、“三保险、三救助”等重大改革,医改“山西模式”在全国的影响力得到提升,但还是初步的、局部的,还没有形成“连片效应”。
“今年,我省要对标一流,大胆创新,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推动我省医改提档升级,迈上新台阶,重点要突出抓好‘三个深入推进’。”省卫生计生委负责人说。
具体中,就是要深入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重点在六个方面精耕细作、提质增效。在理顺医疗集团管理体制、落实“六统一”上提质增效,让一体化真正有效运转起来,实现资源持续下沉,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在落实医保总额打包付费上提质增效,让医疗集团把医疗与预防两副担子真正挑起来;在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提质增效,实现制度定型、政策配套、服务规范、群众信任;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上提质增效,为一体化改革添动力、增活力;在理顺县卫生计生局与县医疗集团关系上提质增效,以强有力的领导和指导保证医疗集团高效运行;在培育榜样上提质增效,在全省重点培育25个深化一体化改革示范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深入推进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统筹“医、药、价、保”联动改革,重点完善五项机制,包括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强化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结果的挂钩关系,真正建立起根据考核结果分配补助资金;完善药品价格形成和供应机制,发挥医保支付对药品生产流通、招标采购的引导作用,降低虚高药价,确保供应,腾出空间,释放改革红利;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和职业荣誉,优化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完善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机制,开展多种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疗机构规范诊疗用药;全省将建立完善医保兜底机制,发挥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对重大疾病、重点人群以及健康扶贫的保障作用。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突出做好七方面工作,具体包括: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11个市全部启动,各市分别选取一所三级公立医院、两所二级公立医院和两所社会办非营利性医院开展章程制定试点工作;巩固取消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成果,进一步落实财政补偿政策,全省要启动新一轮的价格调整。重点优化调整诊疗、手术、护理等价格,确保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县级总体达到40%、市级总体达到80%左右;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所有医院全面推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扩大入径率。所有三级医院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完善医院内控制度,严格控制辅助性、营养性用药;扩大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和人员备案制管理试点范围,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做实做强医联体工作,省市三级医院按照“六定”原则,对口支援县级医疗集团,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通道。三级医院医联体全部以挂职副院长的形式对县医院开展管理帮扶,每个市至少建设3个区域内专科联盟,至少培育1个亮点突出的医联体;加强医院医改组织力量建设;全面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促进三级医院全面履行功能定位。今年将进一步增强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将绩效考核指标分为共性和个性指标两部分,个性指标主要侧重纵向比较性指标。
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好疾病预防
预防是从源头上减少疾病、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治本之策。
今年,我省将改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配套到位的同时,针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理顺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和运行机制,增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落实的工作合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革,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预防接种服务2项工作为试点,整合优化基本公卫和重大公卫协同实施。
实施“提升健康素养行动计划”,开展“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加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70%的县(市、区)至少开展1项“三减三健”专项行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加强疾控和卫生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建设。制定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确定3个市级20个县级疾控机构开展试点工作。编制疾控信息化建设方案,建立疫苗全程追溯和学校查漏补种信息系统。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和立体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加强现场处置救援装备建设。
在重大疾病防治上,除做好常规工作外,要增强靶向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要组建全省精神专科联盟,提升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加强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实现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应用县级定点医院全覆盖,碘缺乏病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同时,要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
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健康信息化联通联用
信息化建设滞后是山西省的一个短板。
“今年,我省以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围绕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全面整合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签约服务等数据资源,搭建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联通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健康信息全网共享,卫生计生业务逐步协同。”这位负责人介绍道。
在建设山西省远程医疗平台上,目前,我省这一平台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今年要拓展完善。各市要确定市级远程医疗中心,并完成和县级医疗集团的链接。
在医疗机构运行管理信息共享共用上,目前,我省在医院内部信息管理上,大部分处在信息孤岛独立运行的状态,更谈不上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省健康信息平台之间的有效对接。在这方面,我省与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今年,进一步完善系统连通、信息采集、运用工作,使其在医改指标监测、医院绩效评价、等级医院评审、医疗质量控制、药品耗材阳光采购、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加大力度,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
今年,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全面两孩政策配套完善。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上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本年底,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配置率达到80%以上,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的县达到70%。
二是在落实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措施上加大力度。出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的实施细则,深化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