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推进秦晋之间文化交流互鉴

  

西安翻译学院师生走进山西工美


  当前,我省努力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全面提升景区品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各相关行业都在积极推进。4月12日上午,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联手西安翻译学院开展首次陕西高校师生践行黄河岸边、长城脚下、太行山上三大版块研学旅行活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首批近300名西安翻译学院文学院17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师生体验山西三大品牌文化,走进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并举行交流座谈会。
  历史上,秦晋之好代表了秦国和晋国两个相邻大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作为“邻居”,两个省份之间的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最为出名的就是秦腔和晋剧,在彼此接壤的地方,山西人用嘶哑的声音吼着秦腔,而陕西人则同样高亢地唱着晋剧。山陕梆子是秦晋两地商人的精神家园,秦晋之好就以这种方式进行传承。秦腔与晋剧的交流由来已久,在上世纪50年代,两地刚刚成立剧团之初就联系频繁,历史大抵如此,秦腔和晋剧这一对“兄弟”在历史的长河中血脉相通,而此次“走进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研学旅游活动不仅展示晋籍名品、非遗文化,在晋韵小剧场更是把三晋戏剧文化缩影呈现在陕西人民面前,秦晋“兄弟”俩的再度重逢,两地倍感亲切地进行文化互鉴,交流学习。
  在山西工艺美术馆展出的《锦绣山西·文旅三晋·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是以山西境内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高速公路网、铁路网五条主线和分布在我省黄河、长城、太行山三个区域的3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79个山西传统古村落、124个著名旅游景区、文物古建为一体绘制了一幅以“锦绣山西·文旅三晋”为主题,长14米、宽8米,共112平米的山西文化旅游大地图。西安翻译学院的师生们纷纷站在这幅大地图上,全面直观地了解了我省境内的著名景区、古建文物和传统古村落的位置,并通过地图标注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知道去哪里、怎么去,从而激发了对三晋旅游的极大兴趣。
  在学生们参观的同时,两馆邀请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现场展示,来自西安翻译学院的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观看皮影、木版年画、编织、剪纸、糖画等手工技艺的现场,并体验制作风筝、手绘团扇、安装皮影等相关非遗活动。
  通过此次陕西高校师生研学活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山西传统手工技艺使师生们惊艳不已,赞不绝口。在交流中,师生们对山西省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发展,振兴山西传统手工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深入探讨交流,为以后进行深层次合作性文化研究、开展课题合作等达成一致意见。“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师生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山西非遗文化,领略黄河岸边的三晋民俗文化、长城脚下的传统村落、太行山上的红色文化,有利于陕西文化元素和山西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秦晋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打造山西文化与中华文明新的传播平台。

本报记者 王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4-12期

  • 第2018-04-11期

  • 第2018-04-10期

  • 第2018-04-09期

  • 第2018-04-05期

  • 第2018-04-04期

  • 第2018-04-03期

  • 第2018-04-02期

  • 第2018-04-01期

  • 第2018-03-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