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铁塔飞人”的第756次着陆

  • 进点位人员高空作业。赵旭东 摄

  •   “98、99、100……”
      一边从塔上往下爬,一边在心里默念着脚步的数量,有着“铁塔飞人”之称的长治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等电位作业人员杨小乐的第756次高空带电作业完成了。又一次着陆,他像往常一样把被汗水浸透的屏蔽服脱下,叠放到工作箱中,将同事递上来的水一饮而尽,疲惫便像开了闸一样迅速攻克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他轻轻靠在塔上,用毛巾把头上、脖子里的汗擦了一遍,向在塔下配合工作的兄弟送上一个熟悉的微笑。
      “站不动了吧?叫你再在上头干上一个钟头还行吗?”身边一起干活的李菲打趣道。大家边聊边各自将绝缘绳、滑轮、安全钩等工器具整理停当,准备撤回。
      “220千伏漳苏线77号塔绝缘子迈步已调整复位,电位作业人员及地面人员已安全撤离现场。”4月27日中午13时许,随着班长向值班员的汇报结束,当天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大家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基塔的迈步移位是上个月巡视时发现的,一直都是室里“重点监视对象”,因它地处采空区,塔下的地质情况经常受到气温、湿度、地热等因素影响,地形的轻微变化就会导致塔上绝缘子和导线的角度变化,原本垂直地拉着导线的绝缘子因为角度的变化使导线上有了横向受力,遇上大风天气,导线摆动幅度增大,极易造成导线被拉断,引起停电事件。所以每一周室里都要安排一次对它的专门巡视。进入4月,天气转暖,原本被冻得结结实实的土壤被春风吹得松软,塔上的绝缘子移位角度逐渐变大,是时候对它采取行动了。
      每一次带电作业,杨小乐和同事们心里都悬着一块石头。“在登塔的过程中,不断地默念今日的工作任务,注意力就转移了,心里就顾不上害怕了。”杨小乐介绍说。爬5分钟,歇30秒,保持这样的频率,到达塔顶横担内侧。辅助人员已经把滑轮装在横担上方,得到杨小乐一切就绪的手势后,将拉钩挂在杨小乐屏蔽服后背上的拉环上,地面配合人员用力一拉,杨小乐就像荡秋千一样荡到横担另一侧的导线边,瞬间抓住导线,“滋滋”的电流通过手套,流过屏蔽服,然后接着流向导线的另一端,杨小乐顺利进电位。随着电流对他的“认可”,“滋滋”的声音仿佛停止了,杨小乐定下神来,开始作业。
      看似简单的位置调整,放在40多米的高空中,作业难度就翻了不止40倍,作业位置是在一条随时摇摇摆摆的导线上,工作时必须心无旁骛,因为周遭空旷的天空,带给人的震慑足以浇灭任何勇气。
      在空中,除了手臂的作业,杨小乐似乎与导线融为一体,只有太阳在不停地移动位置。气温也不断攀升起来,屏蔽服里,杨小乐已经被汗水洗刷了一次又一次,三个小时后,绝缘子回归到正确位置,确定无误后,在兄弟们的用力一拉下,杨小乐从滚滚电流中荡回铁塔上,回到越来越近的地面上,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下了。
      “其实我自己挺没出息,干了这么多年了,心里还是害怕。”说起自己,杨小乐有些不善言辞。
      当问起他“为何选择这个职业?”他的回答是,“我不干,也得有别人干。这不都是为了不停电嘛。”

    本报记者王龙飞 通讯员马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05期

    • 第2018-05-04期

    • 第2018-05-03期

    • 第2018-04-29期

    • 第2018-04-28期

    • 第2018-04-27期

    • 第2018-04-26期

    • 第2018-04-25期

    • 第2018-04-24期

    • 第2018-04-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