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为生态点赞,更为转型喝彩

  有先贤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然而,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山西是志在兼得。
  《2017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2000年-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植被生态质量均呈改善趋势,其中山西、陕西、重庆、安徽、广西位于改善前5名,山西植被生态质量改善全国最快。而与此同时,山西经济近年来也实现了从“断崖式下滑”到走出困境、再到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的重大转折。
  据wind数据,2017年山西板块38家A股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125.92亿元,同比增长28.09%,为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实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90.76%。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升……
  能让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结伴同向而行,山西的表现值得点赞。
  其实,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无论是退耕还林、河流修复或是水土保持,在一定时期内,解决的是增量的问题,而产业结构却事关存量的生存质量问题,也事关增量的最终效果。换句话说,生态环境保护能否摆脱“狗熊掰棒子”式的困境,关键还要看产业结构。
  众所周知,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产业进行传导,产业结构在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发挥重要桥梁纽带作用。当前,调整产业结构已经成为各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如若不能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往往会导致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不可逆性破坏。
  当前,山西正在举全省之力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计划用5年时间打好转型发展基础,到2030年基本完成转型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清洁等成为了核心关键词。这对山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并最终实现质的突破,是持久的利好,也是最好的保障。
  目前,山西的能源产业不断向绿色低碳转变,矿区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恢复治理,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这与山西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省发展确定方位、引领方向、标明路径,与山西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山西坚定走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新路都是分不开的。
  简言之,有了转型发展的支撑,山西生态的未来会更好。

雷清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13期

  • 第2018-05-12期

  • 第2018-05-11期

  • 第2018-05-10期

  • 第2018-05-09期

  • 第2018-05-08期

  • 第2018-05-07期

  • 第2018-05-06期

  • 第2018-05-05期

  • 第2018-05-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