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青春飞扬 事业起航——记奋战在新能源一线的山西电建员工们

  2017年,中国能建山西电建新能源事业部(以下简称“新能源事业部”)市场签约、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全部位居公司前三甲,成为公司转型发展重要的增长极。而这优秀业绩的背后,饱含着新能源事业部全体干部职工不畏艰辛开拓市场、顽强拼搏做好项目的无私奉献。
  张卫杰:有风,有光,没有什么不可能!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认准一个目标,往前走就对了!”这是80后张卫杰与新来的大学生谈心时说的一句话。
  2008年,他来到了风电,开启了新能源的征程。一晃十载,从风电到光伏发电,他已经走过了8个新能源项目现场。最让他自豪的是,山西电建第一个风电项目、第一个光伏项目,他都是“开荒牛”。
  在新能源项目部的十年间,他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坚持。
  白云鄂博风电项目现场,他爬过48台风机,验收高强螺栓;华电靖边风电项目现场,他下过11米深的基坑,从最 开始的不适应到下基坑如同“走平地”,练就一身高强武功;元宝山项目,他一次又一次上门,找村民协调施工现场占地问题……
  很多人问,“2008年,公司刚踏入新能源市场,条件远不如火电,你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了十年?”
  张卫杰说:“踏入新能源这个领域的一开始,我就坚定了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因为我相信,新能源市场大势所趋,一定会提速发展。而我必须不停地努力,让自己跟得上发展的脚步。”
  郭凯:安全是个老话题,永不过时
  “工作上,只要涉及安全的事情,我坚决不讲人情的。私下里我们还是好兄弟,哈哈哈哈……希望大家平安!”
  大唐闻喜风电项目部专职安全员郭凯和大家闲聊时总是以这句话为开场白。
  从2011年参加工作至今,时光已走过七个年头。
  走出象牙塔,刚到现场,他是大家眼中“年纪不大、办事不牢”的职场新人。现在,他已然成为一名“安规”张口就来、就是“不近人情”的安全员。
  现场的工人们对他“又爱又恨”。对于管理人员,小郭也决不“手下留情”,同事安全帽帽带系不紧,“火眼金睛”的小郭立即上去“说教”,领导也不放过。
  从内蒙古镶黄旗风电项目、宁夏太阳山光伏项目,到大唐闻喜风电项目,一路磨练、一路成长,他明白了“安全大于天”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如山重任。走在现场,他查违章、查隐患,不敢放过一个问题,不敢放松紧绷绷的“安全弦”。
  付出就会有收获。就在前不久,他所负责的闻喜风电项目安全管理到位,文明施工规范,被业主评为“安全文明样板工地”。
  毕勇:新角色紧跟新节奏,“齐步走”
  “你是什么样的人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你做了什么。”这是毕勇的座右铭。
  2017年,毕勇刚走出校园,有了一个崭新的角色,踏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开始了一份新的事业。他,成了新能源事业部的一份子。走进交口风电项目现场,山脉相连,映入眼帘。而现实与想象总是有一段距离要走。站在山顶,张开嘴,一阵裹挟着沙尘的“仙风”足以果腹。
  “风机安装理论我懂,但是在这样的地方,真的是好难啊!”毕勇同学惆怅满怀。新的领域,新的环境,只有理论做指导,却没有实践做支撑,真是步履维艰。短暂的气馁之后,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决定再当一回“学生”。
  天刚蒙蒙亮,早已悄悄穿好衣服的毕勇跑步去了现场,“视察”现场情况,发现各种“疑难杂症”。等大家陆陆续续到了现场,他早已搜罗了一箩筐的问题,一个一个请教师傅们;中午,他利用休息时间,与施工人员一起开工,不懂的问问工人们;晚上,回到宿舍,查阅资料,把一个个知识点夯实记牢在自己的“技术资料库”里。
  “不要急于出成绩,埋下头来干工作。”是他的工作格言。
  一年时间,毕勇已能“独挑大梁”,而新能源项目也日益增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与新能源事业部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青春在风电场上飞扬,事业就在这里启航。他们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新能源事业添砖加瓦,为山西电建转型发展铺路架桥。

本报记者郭强 通讯员张雅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14期

  • 第2018-05-13期

  • 第2018-05-12期

  • 第2018-05-11期

  • 第2018-05-10期

  • 第2018-05-09期

  • 第2018-05-08期

  • 第2018-05-07期

  • 第2018-05-06期

  • 第2018-05-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