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

乡村振兴看偏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的深谋远虑和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的偏关县抢抓国家战略契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振兴。
  一、突出“三农”发展
  偏关是传统农业县,小杂粮种植有着广阔的前景。在乡村振兴上,偏关有了新思路、新部署。
  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围绕特色谋发展,巩固和增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广小杂粮种植、发展设施农业、扩大舍饲养殖、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做优做强“杂粮之县”品牌,扩大杂粮种植面积,发展谷子、糜黍、豆类、莜麦等杂粮种植26万亩,中药材1万亩,马铃薯基地2万亩,谷子基地5万亩,糜黍基地3万亩。利用好小米、羊肉两种农产品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优势,放大品牌效应。发展绿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日光节能温室反季节蔬菜基地和旱地日光节能温室集雨微灌生产基地。通过基地推动,龙头带动,科技促进,推进舍饲养殖走科学化、健康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二是对标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宜人、生活富裕和谐”的要求,高标准抓好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创建。投资1000万元,实施老牛湾、寺沟、关河口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完成10平方公里的京津风沙源项目小流域治理、25处水源节水工程、1000亩膜下滴灌工程、42处农村人饮安全工程、10座除险加固淤地坝,以及6个村的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任务。推进乡道、村道、景观道等道路沿线及周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功能完善、内涵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二、突出“文旅”带动
  偏关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极具魅力,较完整地保留着长城、古堡等历史遗存和百里黄河风情景观以及黄土高原自然风貌,是全省极具开发价值和观光价值的区域之一。偏关抓住全省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多元开发、点面开花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园区,走生态旅游之路。
  一是构建全域旅游开发格局。紧抓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历史机遇,积极对接高新普惠、内蒙古青煤集团全面加快旅游开发步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以老牛湾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东线长城边塞风情游景观带和西线黄河风情游景观带为特色,老牛湾风景名胜区、水泉红门口旅游景区、黄河长城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区、柏杨岭森林公园、青杨岭森林公园、林胡沙漠公园、迤西万年溶洞、吴城遗址为点缀的“一核两带八景”的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格局。
  二是加快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全力支持高新普惠推进已经确定的投资2亿到3亿元的25个旅游项目的落地和实施,推动老牛湾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切实提升景区品位,扩大景区影响。与西贝集团积极对接,落实投资建设2个具备游览观光条件的高规格米醋加工基地。深度推进寺沟护宁寺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寺沟码头道路建设进度。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重点打造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完善景区配套服务。配套生态农业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改造农家乐,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偏关县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乡村振兴放在全县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公共服务上见成效,在破解难题上出实招,在城镇发展上求协同,力求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山西大学文学院 张益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20期

  • 第2018-05-19期

  • 第2018-05-18期

  • 第2018-05-17期

  • 第2018-05-16期

  • 第2018-05-15期

  • 第2018-05-14期

  • 第2018-05-13期

  • 第2018-05-12期

  • 第2018-05-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