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田宜机化改造示范工程、机械化秸秆还田提质工程、农机深松整地推进工程、机械化生态保护农业工程等七大工程为发力点——
加快发展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发展的根本路径,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是立足于我省资源禀赋,破除农业发展制约瓶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正确选择。那么,加快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该从何处入手呢?5月24日,记者从省农机局获悉,我省将以“七大工程”为发力点,为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提速”。
在农田宜机化改造示范工程方面,我省将对丘陵山区25度以下坡耕地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建设、地力培肥和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质量。到2020年,全省完成宜机化改造农田50万亩,修建机耕道300公里。
在机械化秸秆还田提质工程方面,我省将重点在东南部盆地边山区、中部平川盆地区、南部丘陵盆地区,以玉米、小麦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为主推技术,不断提升机械化秸秆还田质效。到2020年,使全省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2300万亩,秸秆还田率达60%以上。
在农机深松整地推进工程方面,我省将鼓励研发生产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深松整地机械,统筹购机补贴资金向大马力拖拉机及深松整地机械倾斜,因地制宜制定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模式和技术路线,加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力度,扩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到2020年,使全省1600万亩适宜深松耕地轮作一遍。
在机械化生态保护农业工程方面,重点是完善现有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以保护性耕作技术服务站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中介服务为补充,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到2020年,使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750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减少60%,粮食增产5%~10%。
在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方面,重点是开展不同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的示范引导,积极探索和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技术难题。到2020年,建成20个高标准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使示范区秸秆利用率达85%,使全省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2700万亩,机械化秸秆转化利用达到500万吨以上。
在农机农艺配套融合工程方面,重点是建立有机旱作农业机械化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的经济耐用、环保低耗的小型机具,加快适合平川区大型复式机具推广应用。推进电动农机开发应用。普及高效适宜的探墒播种、坐水播种等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努力促进农作物耕、种、管、收、防有机旱作农业全程机械化。力争到2020年,使全省90%以上的可机械作业旱地普及应用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
在智慧农机建设工程方面,重点是促进“互联网+”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加强物联网、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智能监测、远程终端等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上的应用。特别是扶持在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上安装智能装备,逐步实现农机作业全程监控,提高农机智能化水平。
本报记者 魏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