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市县新闻

史彦学:为交通事业无悔奉献37年

  只有奉献、不求索取,埋头苦干、默默牺牲,俨然老黄牛的品格和精神。22岁那年,他从山西省交通学校毕业,扎进单位一干就是37年。1959年2月出生的他,再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退休了,他的家属居家赋闲,大学毕业的两个女儿还在外打工,但他从没向组织、单位、领导出过难题,仍在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不是别人,正是平陆县交通运输局工程师、被誉为平陆“交通工匠”、59岁的史彦学。
  他“憨”,左腿因公粉碎性骨折后,仍坚持工作37年
  史彦学1981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进了平陆县交通运输局。抱着对交通事业的满腔热情,他独立设计了交通生涯中的第一座桥——高家滩桥。1984年高家滩桥建成了。
  为了对高家滩桥运行一年后的情况有个详细了解,1985年的一天,身材瘦小的他驾驶着体型较大的“黄河-250”摩托,驮着道路股股长胡成林,前往高家滩。在平陆圣人涧桥北向东拐弯处,因为路窄,被迎面开来的嘎斯车挂倒了。
  就是这么一挂,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左腿粉碎性骨折,在医院一住就是三个多月。后来,腿是好了,可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尽管如此,他对单位没有怨言、没有计较、没有为难,坚守了37年,参与设计的道路多达一百多条,为平陆的交通事业默默地贡献和付出着。
  他“傻”,设计了12座中桥,200多万元设计费分文未取
  史彦学在交通系统工作的这些年,正逢道路建设的黄金时期,他一直从事农村公路的设计、预算、施工、养护、管理、质监等工作,沟沟壑壑踏遍了他的足迹、山山峁峁留下了他的身影、村村寨寨写满了他的人生。
  “平陆不平沟三千”,这些大沟制约了道路建设的脚步。而他,1995年前就在这些主要交通线上,为平陆设计建造了12座中桥,实现了“大山两边桥来连、大沟小沟用桥填”,为贫困平陆节约了桥梁设计费用200多万元。这些钱史彦学得了吗?没有,他分文不要。
  他“磁”,只顾埋头工作,妻子和两个女儿没一个安置
  史彦学没成家就进了交通运输局,获得的荣誉奖励也有不下50次的记录,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的主要专业论文就有十多篇,他参与了运三高速、祁临高速和江苏的一条高速等几个国家工程的施工,再有一年的时间就要退休了。
  在交通运输局干了这么多年,他的妻子一直没有工作,也没有被安排到交通运输局上班。他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以后,都成了家,也没被安排进机关上班,至今还靠着为别人打工谋生。
  他天天坚持上班,尽管忍受了许多操劳,但他从没给单位和领导出过安置孩子和爱人工作的难题,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困难。
  史彦学同志,他“傻”,他“憨”,他“磁”,但他,用“傻”诠释了一个工匠的人生,用“憨”注解了一个工匠的价值,用“磁”书写了一个工匠的劳动者之美。

本报记者杨永生 通讯员翟战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6-11期

  • 第2018-06-10期

  • 第2018-06-09期

  • 第2018-06-08期

  • 第2018-06-07期

  • 第2018-06-06期

  • 第2018-06-05期

  • 第2018-06-04期

  • 第2018-06-03期

  • 第2018-06-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