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先锋品牌·综合

一枝一叶总关情

  • 福利院“六一厨艺大赛”

  •   

    ——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


      2013年,“婴儿安全屋”在全省率先开设,更加有效地保护了弃婴的生命;
      2015年,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床位1200张、总投资2.4亿元的迁建工程在新址上奠基;
      2017年,成立了太原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与危重症孤残儿童养护专业机构“泉源小水滴”的合作协议开始履行,“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基地”正式通过国家民政部验收……
      这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一件件充满爱心的实事,是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新班子2013年组建以来,在院长张毅敏的带领下,以养育、教育、治疗、康复和安置为重点,把“一切为了老人和孩子,为了老人和孩子的一切”服务宗旨落到实处的具体见证!
      精心养育:这里就是温暖的“家”
      马路边的台阶上,她在一个纸箱子里可怜地啼哭。她哪里明白,父母因无奈的原因,已离她远去,只是把她放在能引起人们关注的路边,让好心人把她抱养!
      这种弃婴场景,不是影视再现,在生活中也会真实发生。对此,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婴儿安全屋”,更加有效地保护了弃婴的生命。
      包括弃婴在内的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来到福利院后,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养育他们。就这个问题,张毅敏院长说:“经过不断探索、发展,我院儿童养育多元化框架已经成型,结构、模式、方式科学合理,形成了集中供养、家庭寄养、居家养育、社区居家养育、小家庭养育、机构助养的孤残儿童精细化分类养育模式。”
      据了解,在这些养育模式中,居家养育是该院在全省首创的具有国际先进“儿童养育理念”的模式,由福利院聘请一些有爱心的夫妇入住该院,在新建的两居室内代养四五名孤残儿童,福利院给予新建家庭补助及薪酬,让孤残儿童在家的亲情中成长。项目自2014年10月运行以来,已开设了10个家庭,有10对夫妇养育着50名孤残儿童。项目的运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机构儿童养育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但是,再好的养育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有些模式的落脚点在院外,一有变化,就是对该院应对能力的考验。比如,家庭寄养模式在2004年推行,到2017年已13个年头,当初0岁的寄养儿童也已13岁。但是,随着太原城中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该院周边寄养儿童的村庄逐渐消失,寄养儿童和大龄寄养儿童返院情况集中爆发,院里的床位尤其是成人床位严重不足,矛盾十分突出、棘手。
      在这紧要关头,张毅敏院长要求,为了让寄养儿童有一个温暖的家,对成人养护中心环境、床位进行深度挖潜。在全院努力下,增设床位40张,阶段性缓解了寄养儿童返院难题,但由于人数激增,管理难度极大。为此,该院细化了成人养护区域室内外卫生标准执行表、服务对象护理标准执行表、岗位职责执行表,同时健全了服务对象一人一档制度,通过强化管理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返院人员得到了很好安置。
      为了服务好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该院在严格搞好日常养护工作的同时,服务人员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护理技能。特别注重开展多种多样、贴近生活的娱乐活动和心理疏导,使老年服务对象享受到了贴心的专业服务。
      特殊教育:圆了孤残儿童的“上学梦”
      曾经在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经过多方联系,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孩子实现了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愿望,其余500余名因身患残疾严重或多重残疾的儿童均无法接受正规教育。为了满足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该院于2015年设立了孤残儿童特殊教育中心,开班授课。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中心由最初的两个教学班发展到九个教学班,学生年龄跨度从3岁到25岁,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早期康复干预到九年义务教育再到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
      2017年,经太原市教育局等单位批准,孤残儿童特殊教育中心升级为太原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该校为义务教育阶段三轨制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并附设有学前教育部和中职教育部。它的成立,将彻底解决该院适龄孤残儿童、少年入学难题,让身患残疾的儿童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
      治疗康复:用爱心呵护每一个生命
      彤彤是一个男孩,2011年6月出生。因患肛门闭锁、巨结肠、先心病、右手多指畸形被遗弃。进入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后,该院联系省儿童医院为其完成骶会阴肛门成型术、尿道瘘修补术,后又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为其完成右手多指切除术。经过精心养育和照料,彤彤发育良好。
      彤彤能得到及时治疗,是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用爱心呵护每一个生命的缩影。
      来自该院的统计数据显示,福利院的服务对象中,98%的人都有不同类型的残疾和疾病,对此,该院以“应治尽治”的态度和责任心,细化了工作流程,使医疗保健工作更加标准化;积极协调增设定点医院,进一步拓展服务对象就医渠道;有序开展“明天计划”,仅在2017年就对61名服务对象实施了“明天计划”手术;持续强化医疗保险和“一站式”医疗救助工作,把全院服务对象800余人纳入保障范围,极大地减轻了医疗资金负担;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技水平。
      该院加强对外合作,坚持“派出去、请回来”的工作思路,以儿童权利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加强对外合作,和爱佑基金会、香港海星基金会、天津牧羊地儿童之家、北京新日希望等多家慈善机构,在孤残儿童养护、疑难杂症救治、专用器械、特殊物资等方面保持着良好合作。
      看着一个个得以延续的鲜活生命,看着一天天逐渐康复的残疾身体,全院上下倍感自豪!
      尽心安置:打开放飞理想的空间
      是小鸟,羽翼丰满就要飞翔。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也像小鸟一样,在这里受到了爱心的养护、知识的学习、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后,他们也要放飞自己的理想。
      本着“家庭是儿童最大的福利”这一理念,该院严格依法办理国内外收养手续,为孩子们不断开拓永久性安置渠道。
      本文前面提到的彤彤,还有2010年8月出生的女孩叶子、2009年9月出生的男孩山峰,他们在福利院和寄养家庭的呵护下,在2015年均被家庭收养。据该院统计,自开展收养工作以来共有800余名孩子回归了家庭。其中,2017年有60余名孩子有了家。
      一枝一叶总关情。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在“一切为了老人和孩子”工作中取得成绩,正是对中华民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我们相信,随着该院的新院建成投运,他们会继续在社会福利事业上展现新思路,呈现新作为,实现新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张丽 闫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6-11期

    • 第2018-06-10期

    • 第2018-06-09期

    • 第2018-06-08期

    • 第2018-06-07期

    • 第2018-06-06期

    • 第2018-06-05期

    • 第2018-06-04期

    • 第2018-06-03期

    • 第2018-06-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