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转型项目建设年·长治高新区

为了高质量发展——长治高新区全面打响二次创业攻坚战

  •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 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山西铱格斯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4月1日,长治市转型项目建设年第一批转型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长治高新区主会场及各县(市、区)13个分会场同时举行。以中科潞安深紫外LED项目、潞安太阳能2GW高效电池项目为代表的240个项目集中开工,正式拉开了长治市2018年转型项目建设序幕。
      入驻高新区漳泽新型工业园区的中科潞安半导体深紫外LED项目总投资11亿元,一期工程为成立产业研究院、建设年产3000万片深紫外LED外延及芯片生产线,今年4月已开工,11月投产后将开展LED外延片、芯片、MOCVD以及LED照明深紫外LED应用产品、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立足长治、辐射全球的深紫外产业基地,实现年产值20亿元。二期工程为年产两亿片深紫外LED芯片,计划明年开工。该项目依托中科院第三代氮化物深紫外LED研究成果,通过深紫外LED芯片上游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带动中游器件封装、下游白色家电杀菌消毒应用产业的发展,形成相关配套、研发、测试等产业链环节的集聚。
      5月12日高新区又一投资10亿元重大项目——长治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同步开工的还有清控创新基地、智能永磁电机和控制器、凯康电梯研发实训基地、问安健康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等一批转型项目。长治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心项目,是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标志性项目。
      5月15日,院士专家(长治)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中心揭牌仪式在高新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玉明,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国杰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张慕葏以及长治市、高新区领导等共同为中心揭牌。
      5月16日,甲骨文(长治)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揭牌仪式在长治高新区举行,双方合力意在将长治打造成专业人才的集聚洼地,解决现代高端实用型人才的供应问题。作为我省首个由甲骨文公司打造的全球职业教育项目“双创”基地,亦是甲骨文公司在中国重要的发展布局之一,项目将利用甲骨文在软件、数据库、解决方案等方面的顶尖地位,联合合作伙伴,助力长治建设“创客创新城市”。
      ……
      长治高新区持续创优发展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2018年,长治高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主攻方向,坚持大规划引领、大平台承载、大项目支撑、大改革推动、大创新突破、大服务保障,全面打响高新区二次创业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形成千亿级产业园区,真正把高新区打造成“上党动力源、三晋创新城”。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实现二次创业“加速度”


      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长治高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蹄疾步稳、奋力前行。一个个优质项目培育壮大,一项项创新技术实现突破,无不展现出抢抓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契机,全面加快整合改制扩区调规步伐,全力谋划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度”。铱格斯曼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从事移动式充气机库等航空航天高科技产品生产;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曾创下签约落地仅用42天的“长治速度”,目前投资5亿元的电子产品生产线已全部投产;康宝集团血液制品现代智能化生产线正在快马加鞭建设,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潞安太阳能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在密栅组件、高效PERC电池、双面电池等方面取得产业化成果,走在行业发展前沿;德益科技引进高能量超级电容器项目;澳瑞特研制的太空跑步机、太空健身车成功“翱游太空”;布劳恩电梯拥有新型专利11项……长治高新区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在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长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全市转型发展,高新区肩负着当先锋、打头阵的重任。该区切实发挥国家级高新区主战场、主阵地的创新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不断在“高”与“新”上做文章、求突破,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城融合,切实当好转型发展“排头兵”,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擎。
      去年以来,长治高新区深化改革活力增强。按照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会议要求,全面加快了整合改制扩区调规步伐。扩区后高新区的规划面积由原来的7.53平方公里调整为104.31平方公里。“三制”改革方面,全面推行了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按照新的“三定”方案对全区干部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基本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精简剥离了农村、社区、教育、卫生、民政等所有社会职能,确保了高新区更好地聚焦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三化”改革方面,组建了高新区集团公司和资产管理、园区建设、融资担保、物业管理等子公司,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成立了信息化和金融工作小组,聘用了一批金融、科技、规划、信息化等方面的专家,努力提升专业化工作水平。积极创新投融资思路,通过PPP、发行债券、设立基金、引进专业化园区运营商等模式,加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国际化工作小组,为加快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理顺机制体制方面,根据文件要求,明确高新区整合扩区后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同时,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高新区与城区、郊区、潞城市在财税分成、土地管理、工商注册、指标统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坚持大规划引领科学绘就美好蓝图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发展的总纲。长治高新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规划,大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
      高标准完善规划体系。着眼于打造产业新城的总体定位,加紧完善高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尤其是在产业发展规划上,坚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定位,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中心。与此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紧编制航空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园中园”的专项规划,为项目顺利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度推进征地拆迁。高新区扩区之后,加大力度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力争到2020年,四个园区起步区范围内的村庄全部搬迁,园区土地全部收储,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
      全方位铺开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发展规划的同时,同步铺开“九通一平”、地下管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标准厂房、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大平台承载加速产业集群发展


      要实现快速崛起,必须有大平台来承载、靠大产业来支撑。长治高新区变抓企业为谋产业,以建设“园中园”为战略支撑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高新区发展新引擎。
      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已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谁抢占了产业链的最高端,谁就把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坚定制造业集聚区的产业定位,积极引进全国电子行业最大央企——中国电子集团,投资上马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努力将产业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智能制造的标杆,使其成为高新区跨越赶超的重要支柱。
      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园。航空产业是制造业的顶端产业,产业链长,经济拉动效应高。长治具有相对扎实的航空产业基础,王村机场作为全省第二大空港,屯留航空体育运动学校是省内极其宝贵的通航机场平台,成功通航更是省内现有唯一的通用航空企业,再加上长治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可以说,长治具有发展通航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年前,该区通过多方争取,与华民机公司达成战略协议,并合资组建了中部通用航空集团公司,与铱格斯曼、中民投、北汽通航等通用航空公司也进行了多次对接;加快推进航空产业园项目,打造集国产民机改装、维修、运行、培训、租赁、出口和航空小镇等全链条航空产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直接产值超百亿元、拉动效益超千亿元的航空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合作产业园。抢抓“一带一路”、中原城市群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等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对接联系深圳华制智能等国际化平台公司的资源,进一步放大德式工业园项目资源基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推动、以商招商等举措,集中力量推进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搭建起与发达国家合作交流的纽带,努力引进一批外资企业、外资项目,用3-5年时间打造创新引领发展、时代特征显著、示范带动性强的国际合作产业园,提升高新区国际化合作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大项目支撑迅速做大经济总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长治高新区按照省市转型项目建设年的要求,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集中谋划、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迅速提升全区的综合竞争力。
      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现有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其发展的关键在延长链条、提升质量。装备制造上,潞安太阳能、澳瑞特健身器、布劳恩电梯、钜星锻压、久豪充电桩等装备制造企业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该区今年将进一步延伸链条、开拓市场,加速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变,领跑全市全省的制造产业。贝克、山河、惠元等涉煤装备制造业,要抓住全省“能源革命”的有利契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在新一轮煤炭转型中赢得市场,占得先机。生物医药上,一方面继续抓好康宝痢疾疫苗、幽门螺旋杆菌疫苗、靶向抗肿瘤血管抑制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疫苗等基因疫苗项目,力争2-3年全部投入生产。德益科技、彬汇全景、卓联锐科、晨阳光伏、福万达照明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对标行业先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拓新产品,全力提升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能力,确保企业永葆生机活力。与此同时,该区坚持质量强区和品牌兴区战略,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西省名牌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努力打造一批家喻户晓的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根据省市转型项目建设年的要求,长治高新区把项目全部分解落实到了具体责任人,各包项目责任人要按照包项目进度、包工作协调、包政策争取、包建成投产“四包”责任制的要求,主动加强与项目方的沟通对接,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确保各类项目快速有序推进。特别是针对大项目、好项目,要紧盯不放,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全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尽快见效。
      全员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年的“一号工程”,全面实施全员招商引资战略,每月至少保证三分之一的时间、三分之一的人员外出招商引资,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5个投资10亿元产业转型项目的任务。进一步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针对性强的招商方案,力争同步引进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坚持大改革推动整体提升三化水平


      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强化市场理念,全面推行市场化开发模式和运营机制,迅速做大做强高新区集团公司,发挥好集团公司在市场化运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市场观念,能够调动市场力量解决的,全部交给市场去解决。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开发经营模式,选择国内外有专
      业运营经验的公司、团队,签订整体或部分委托开发管理协议,由公司全权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对外合作等,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开展园区经营管理,构建“专业化、扁平化、高效化”的经营管理体制。
      提升专业化工作水平。紧紧围绕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需要,一方面,加强智库建设,聘用一批经济、金融、科技、外贸、法律、规划等方面的专家顾问,形成高新区的强大“外脑”;另一方面,根据金融工作小组、信息化工作小组、国际化工作小组、集团公司发展需要,从社会上择优聘用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充实干部队伍,提升各项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增强国际化发展视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开放水平决定发展水平。长治高新区充分利用国家高新区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一方面,引进来,把国外的高新项目、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模式引进来,在长治消化吸收再利用,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和优势。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展会,通过与境外集团合作、开展电子商务等形式,积极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叫响长治制造和长治品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亿元。

    坚持大创新突破努力破解制约难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破解改革发展制约问题的关键所在。要解决高新区二次创业中遇到的瓶颈制约,必须坚持大创新理念,以创新大突破促进经济大发展。
      在科技创新上实现大突破。长治高新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科技部门与财法税、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促进高企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到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左右,各类研发机构5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力度,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业社区等双创基地,年内重点推进长锻双创基地、唯美诺双创基地、清控双创基地等双创基地建设。继续支持长治青年创融投综合服务平台办好《双创梦工厂》栏目,进一步引领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在金融创新上实现大突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跨越赶超,必须变以往“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为“干多少事筹多少钱”,在金融创新上出实招、求突破。建立融资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对全区有融资需求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结合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布局等,对企业融资进行分析评估,促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通过杠杆收购等融资手段,大力度并购资产,力争年内资产规模达到30亿元,增强资本市场融资话语权。大力创新投融资措施,与银行、券商、信托、投资公司等各类融资机构对接,针对性采取PPP、EPC、设立引导基金、入股银行、导入各类产业基金等一揽子金融措施,解决产业投资的问题。加快企业直接融资,组织企业开展融资辅导,支持全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融资。落实企业上市奖励政策,培育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挂牌上市。抓好企业债发行工作,扩大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在机制创新上实现大突破。今年,长治高新区重点在管理机制和土地收储机制上实现创新突破。在管理机制上,持续深化改革,对现有部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重组、整合、撤并,对能够交给市场的,全部向市场开放,减少机关管理人员。同时,加大向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一线倾斜力度,充实一线工作力量,提升一线人员的战斗力。在土地收储机制上,以盘活闲置资产为突破口,通过回购收储等办法,不仅可以缓解园区建设用地指标问题,还可迅速做大资产规模促进快速融资,更为招商项目“拎包入驻”提供了空间支撑。

    坚持大服务保障着力创优营商环境


      打造惠才利企的政策环境。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根据全区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研究制定财政、金融、招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土地收储、园区共建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政策洼地,吸引企业入驻。进一步创优人才工作环境,积极实施一流的人才政策,用好本土人才,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工匠型高技能人才,为他们解决好配偶就业、子女上学、住房保障等后顾之忧,形成全社会重视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对来高新区投资创业的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不仅在政策上给支持,而且在政治上给待遇、创业上给平台、生活上给保障,努力使每一个投资者都感到在高新区投资放心、创业舒心、生活安心、事业顺心,真正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投资、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
      打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紧紧抓住高新区作为全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不断探索完善“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和一个大厅管服务”的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公开机制,使企业充分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权责权限,促进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大力精简各类审批事项,积极探索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委托代办等服务方式,严格落实岗位责任、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全面提升机关单位服务水平,努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打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强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和公民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诚信体系;认真落实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规定,完善市场秩序监管机制,促进公平竞争、有序竞争。同时,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依法打击扰乱项目建设、破坏生产经营等不法行为,营造“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扎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持续加大安全稳定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治高新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迈步进入改革创新的新阶段,奋力开创新时代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6-16期

    • 第2018-06-15期

    • 第2018-06-14期

    • 第2018-06-13期

    • 第2018-06-12期

    • 第2018-06-11期

    • 第2018-06-10期

    • 第2018-06-09期

    • 第2018-06-08期

    • 第2018-06-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