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游览位于山西方山县来堡村的于成龙文化园时,看到园区大楼门厅里挂着一套“清莲”六条屏格外醒目。“清莲”寓意“清廉”。品读这几幅画,笔墨潇洒,随机而发,让人联想到清莲极强的生命力。仔细看才知道这几幅画是出自方亦圆的手笔。
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出仕第一站即广西罗城,作为广西人的方亦圆自然对于成龙的清廉事迹崇敬有加,特意为于成龙文化园创作了这套代表“六廉”的画,以及山水、人物等十多幅作品。
中国画家第一村北京宋庄的一间画室里,轻灵的禅乐,氤氲的茶烟,依稀的墨香,在这样的氛围中,方老师的讲述显得格外舒缓动人。
不舍童年梦
据方老师介绍,她自幼喜好绘画,但由于条件所限,一直没机会正式学,在自己的童年里,画画那只能是萦绕在心头的一个梦。
方老师大学所学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与爱好风马牛不相及,工作后稍有闲暇能够拿起画笔,直到遇到朱晏墨老师,才真正开启了她的艺术之门,便毅然决然辞职,去实现童年的梦想,终成为专职画家。
方老师说,绘画改变了她的生活状态。以前的她很爱热闹,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又不愿被外物所牵,所以常常会觉得空虚。自从开始画画后,几个月不出门都是常有的事。这不是自我封闭,当自己专注于某项研究的时候才能沉静下来,沉静下来后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内心,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了,才能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有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愿,只有符合本心的所作所为才会精彩纷呈。
一颗自然心
看着墙上一幅幅水墨大写意作品,豪迈的笔调,粗犷的墨韵,让笔者一改以往对女士脂粉的印象。
问及方老师为什么不画一些细腻的作品,她笑呵呵地说:这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小到大,因为粗心没少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自己本来就是一个“粗糙”的人嘛。画画后,接触到传统文化,才领悟到自己的这一特点正好有利于宏观世界,统一思维。所以作画也是以宏观开局,大处着眼,粗略用笔,最后才是细心收拾。这样的过程也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而且自然本身的现象也是粗糙的。
再仔细品读方亦圆的作品,在那水墨的自由散漫中的确引人入胜,在那线条的洒脱奔放间的确意味深长。但我好像读不懂她的创作初衷,甚至于找不到这些作品的立意。
方老师介绍说,她传承的是朱老师的“自由信笔”画法。就是不以固有模式为限定,放下有或无的成见,包括作品的寓意、主题、取材、构图、笔法、墨法,甚至于风格趋向等,尽量把自己放空,然后让灵感自然生发,用高度自由的状态驾驭笔墨。说到这里,方老师谦虚道:当然,我现在还不可能做到彻底的“自由信笔”,但这恰恰是让我着迷的地方,因为“自由信笔”总能启发着我去领悟、感受“道法自然”的奥妙。
艺海永无涯
近年来,美术界对方老师的作品多有评论,认为方老师的作品厚重而通透、随机而变幻、朴茂而静谧。
2017年9月5日,方亦圆老师的《清供》、《云水禅心》、《三峡》三幅作品,参加了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书画)作品人才成果展”,文化部领导,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著名画家刘万鸣等仔细观看了方亦圆的作品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有幸看到了方老师最近创作的几幅花鸟、人物以及书法作品,更加感受到她独有的潜质和感悟。再对比她近几年的作品,其风格面貌日新月异,好像山重水复永远没有尽头。于是我问方老师,如何才算是成功?方老师淡然地说,画道深奥,艺海无涯,我永远是一名探索者。(闫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