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电商有多火,网购有多热,即便不是“剁手族”也会有感觉。而在电商平台网购之所以受到热捧,除了它可以实现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等诸多便利外,最主要的还是很多时候它较之于线下渠道的价格优势。因为网店不同于实体店,通常会省下可观的租赁、人工、水电等成本开支。这就让消费者以为“电商专供”只是同样的商品销售渠道不同而已。
然而,部分“电商专供”、“网络特卖”商品与线下商品在选材、做工、耐用性甚至售后服务上有明显差距。的确,这些现象无疑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欺诈营销,舆论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消费者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将有关专供产品的内幕都告知消费者,我们就可以放任其降低产品质量吗?
从自身发展历程来看,电商用价低质次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只顾眼前利益,不仅暴露自身格局小,也辜负了时代赋予其的使命;从消费者需求来看,在消费多元化的当下,电商应该努力为不同消费者提供不同层次的选择,而非一味以价低质次的商品来敷衍消费者;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中国制造近年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逐步甩掉了粗制滥造的帽子,本来被寄希望于带动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的电商,却很可能因为专供产品拖了质量时代的后腿。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电商专供都不应该成为价低质次的代名词。告别价格战,回到提升服务水平的大方向上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才是赢得消费者的根本途径。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