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经济视点

世界钽业三强有“东方”

  

中色东方不靠“外援”靠自己


  巍巍贺兰山,滚滚黄河水。弹指一挥间,宁夏回族自治区走过一甲子。盘点“家底儿”,宁夏人会骄傲地说,在贺兰山脚下已崛起世界钽业三强和中国唯一铍材加工基地——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建厂初期条件艰苦得很。厂区只有几处窑洞和‘地窝子’,白天干活只能靠肩扛人拉,晚上赶工期还得‘连轴转’,买东西要到崇岗潮湖唯一的小卖店,寄信要到平罗县城。”回想起当年的日子,中色东方的老职工们滔滔不绝。
  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外援”的前提下,企业独立研究、独立生产,在很短时间内形成4吨铌产品、6吨钽粉和40公斤铍生产能力,创建并推动了中国钽铌铍工业的发展。当时的企业主要领导吴瑞荣主持实施了“超高比容钽粉”“钽电容器阳极引线用钽丝”两项技术改造,为中国钽粉、钽丝走向世界,为企业最终成为世界三强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89年至1994年5年时间里,院士何季麟率领为数不多的十几名技术员先后组织实施了“超高比容钽粉”“中高压高比容钽粉”“钽电容器阳极引线用钽丝”3个国家级重点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研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外加料双项可控搅拌钠还原”新工艺,形成4大钽粉出口产品系列,并通过对0.25毫米至0.2毫米细径钽丝的技术攻关,形成了钽丝出口产品主体生产工艺。
  2003年,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所改制为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有独资公司。2007年,该集团公司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姻”,重组成立了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在时任董事长何季麟、总经理钟景明的带领下,中色东方先后承担和完成了20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以及“863”计划等项目。由钟景明主持开发的片式铌容器、硫化锌靶材等新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2011年,公司销售额由7.3亿元飙升至63亿元,利润总额增至1.65亿元,公司主导产品钽粉和钽丝的研发水平分别位于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销售量分别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30%和60%。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培养造就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结构合理、攻坚能力很强的工程材料、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队伍。目前,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40%,仅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就有34人。”陈林说。 (据新华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6-25期

  • 第2018-06-24期

  • 第2018-06-23期

  • 第2018-06-22期

  • 第2018-06-21期

  • 第2018-06-20期

  • 第2018-06-16期

  • 第2018-06-15期

  • 第2018-06-14期

  • 第2018-06-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