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长治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清风拂青山 碧水映蓝天


  本报长治6月26日讯(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白雪峰)今年以来,许多长治县的居民发现,黄标车不见了、臭水河不见了、小区锅炉房和工业企业的黑烟也不见了……如今的长治县蓝天白云常驻家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长治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新发展理念,将环保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空气质量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长治县咬定“上党蓝”目标,全面实施“控煤、控车、控工业源、控尘、调结构”等举措,进行综合治理,全县空气质量大幅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60,二级以上天数同比增加23天,在全市各个县区中排名位居前列。
  冬季取暖期间的燃煤污染是长治县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为解决这一污染源,长治县加大了锅炉整治力度,县城主城区排查上报的18台燃煤锅炉,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另外,对全县所有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实施了提标改造。去年,先期投入8500余万元,对全县“煤改气”“煤改电”和集中供热的23416户全部完成改造。与此同时,长治县还严格执行错峰生产和错峰运输,划定“禁煤区”“禁放区”“禁养区”,建立环保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建筑工地、裸露地等扬尘防控力度,为“2+26”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黄标车是影响县城空气质量又一主要源头。为此,长治县多个部门联合加强管控,逐台上门排查,一一进行淘汰。过去一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412辆。在淘汰黄标车的同时,长治县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和“共享单车”战略,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体系。截至目前,县城已有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25台,完全能够满足县城居民出行需求。
  黑臭水河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长治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治理黑臭水河,还群众一个水清岸绿的近水、亲水空间。2017年,长治县根据各河段状况,对全县14条河流实行河长制,层层压实责任,以“河长制”推进“河长治”,启动实施陶清河、黎水河生态修复工程,疏浚河道31.5公里,小宋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并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实施未成林造林地管护5100亩,完成营造林1740亩。
  长治县提出,到2020年,要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效果,使绿色多起来、山川美起来、生活质量高起来。为实现这一目标,长治县从顶层设计入手,接连出台措施建立涵盖指导原则、目标要求、具体举措、保障措施等各方面的制度体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山上固本、身边增绿”为主线,规划建设五谷山、老雄山等6个森林公园,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以浊漳南源、陶清河、黎水河为线,以北呈、东和、苏店土地塌陷区水面治理为面,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用3年时间,建设百公里河湖生态经济带,形成点线面相互衔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生态圈、旅游观光圈。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6-26期

  • 第2018-06-25期

  • 第2018-06-24期

  • 第2018-06-23期

  • 第2018-06-22期

  • 第2018-06-21期

  • 第2018-06-20期

  • 第2018-06-16期

  • 第2018-06-15期

  • 第2018-06-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