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西山万亩生态园的制高点——启春阁,俯瞰整个太原城:从西山脚下到晋阳湖畔,从东山顶上到榆次大学城……密密麻麻的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遍布太原盆地,形成一个带状的住宅分布区域,也成为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翻开太原楼市地图,被分割为30多个区域板块的太原城,在售和待售住宅项目的“红旗”插遍各个区域。而其中,80%以上均被品牌房企“攻城略地”。
穿行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不论是项目扎堆的晋阳湖和长风东西街及漪汾街板块,还是新晋热门的环线、三给板块;不论是滨河东西路两岸沿线,还是已经改造和正在改造的一百多个城中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品牌住宅项目纷纷拔地而起,驻扎在太原城各个角落。
从2007年第一批品牌房企登陆太原至今,十年的似水光阴中,36家品牌房企接踵而至,抢滩太原。近两年,二线品牌房企也加快入晋脚步,深耕太原。大地产商为何如此青睐太原?
品牌房企龙城江湖之争
6月22日,雅居乐地产首次在太原榆次同城化的核心位置,拍地20万方,高调入晋。
时至今日,在2018年排名全国前十的品牌房企榜单中,除华夏幸福还未进入太原,其余九强早已在太原的地产江湖中,遨游驰骋,各自打出一片难以撼动的天下。随着地产大势所趋,千锤百炼的开发商南征北战,加速奔跑,南方房企在北方打出了天下,北方房企渗透到南方,他们在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排兵布阵,不断扩张商业版图。
2007年,绿地、富力、恒大和当代等品牌房企相继进入太原,一线品牌的进入不仅为太原市场首次带来精装修和大盘品质项目,也首次吹入品牌地产的新风。两年后,万科高调入晋,其高端改善产品的植入,不仅让太原百姓对品牌地产的体验感和好感度增强,让市场竞争格局大幅提档升级,更让其影响力迅速扩大,竞争优势无人可比。在被称为“央企元年”的2013年,保利、中海、华润三大央企地产品牌同年进入太原一比高下;2015年到2017年,随着新城控股、融创、碧桂园、中车、海尔、泰禾、红星、蓝光等品牌地产商蜂拥而至,全国性品牌房企在太原房地产市场的份额达72%,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前十强品牌房企9家,前二十强房企14家……从山西朗润智业最新制作的太原楼市地图来看,最新上榜的204个在售及待售的住宅和商业项目中,近八成出自品牌房企。进入2018年,品牌房企项目成交加速领跑市场。在一季度项目成交金额排名中,除国投赞成这一本土项目外,其余均为品牌房企项目。万科、保利、恒大、富力、华润、太原国投、绿地控股、新城控股、融创和泰禾排名前十。在成交金额排名前十的项目中,保利旗下的海德公园、西江月和茉莉公馆占据三席。
从第二季度太原楼市的主力供应项目看,六区22个项目中,除辰兴优山美郡外,其余全部为品牌房企项目。其中,万科系的长风公馆、翡翠公园、公园里、太原小镇和城市之光五个项目推向市场,数量最多。恒大系的恒大城、御景湾和林语郡三个项目,保利茉莉公馆和西江月、富力湾和天禧城均有两个项目同时加推……
据山西朗润数据统计,从2015年开始,恒大、万科、富力三大巨头企业基本实现各级板块的全覆盖。其中,恒大、碧桂园地市覆盖率最高,达70%以上,逐步形成1+N的山西区域型区域布局模式;绿地、保利两大品牌房企以太原为据点,也逐步向周边市县扩张。相比之下,恒大的扩张步伐最大,项目高达13个,而2017年,万科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成交金额近130亿元。
持续扩张的战略布局
“有规模才有江湖地位,有江湖地位才有话语权。”这样的观点是2015年某大型品牌房企的口号。事实上,在大部分品牌房企的商业理论中,扩张型房企必须加速奔跑,加快战略布局才能在地产江湖中,让雪球越滚越大。换言之,谁拿地越多,谁的成长将越来越快。
在品牌房企迅速扩张并在全国战略布局的近十年中,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已成为各品牌房企进行战略布局的重要一子。“在晋的品牌房企都在加速奔跑。他们想要扩张,势必要开发和储备更多的土地,甚至不惜高价拿地。”业内人士认为。
据山西朗润数据统计:以恒大为例,入晋11年,布局山西8个城市,项目超40个,布局最广,土地储备量最大。仅在太原,就签约城中村改造项目十余个,土储规模最大。相比恒大的激进,融创、碧桂园虽入晋时间短,但在战略布局中,也积极布局各板块,增加土储规模。
在2017年的太原房企成交金额排名中,保利地产紧跟在万科、恒大和富力三巨头之后,以61.22亿元风头正劲地稳居第四把交椅,攀登至其入晋后销售额的巅峰。作为规模扩张增速较快的企业,保利在太原的项目一直以高周转和中短期开发型项目布局为主,从首个项目保利香槟开始,五年的战略布局让其在太原开疆扩土,在售项目达12个,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方,累计销售额超170亿元。紧凑的开发节奏让山西保利地产成为保利地产集团成立最晚,发展势头却最强劲、发展最快的平台公司之一。
对于为什么会如此青睐太原楼市?保利地产山西分公司营销总监敬甫直言,对省会城市进行战略布局是选择进入太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保利每进入一个城市,都是沿着城市发展方向和脉络去布局。目前,太原在售项目以南部和西部区域作为基地,主推改善和高端项目,从目前销售额和项目保有量来看,太原市场遥遥领先于其他市场。下一步的布局重点将继续深耕太原,加大对于榆次和综改区两个重点区域的布局,择机进入山西其他地市,完善整个山西公司的产品和结构。
6月初,另一央企巨头——中海地产与万柏林区和北寒社区签订北寒城中村700亩项目改造协议。根据规划,中海地产将把北寒村打造成集居住、商业、教育、养老为一体的品质居住新城。届时,西山片区将迎来规模最大、百万方综合居住新城。
2013年入晋的中海山西地产,刚进太原,就占据迎泽大街与汾河交界处的稀缺河景资源。在万众瞩目中,精心打造全太原罕有的2栋230米超甲写字楼及“中海·寰宇天下”9栋160米超高层住宅楼,刷新全城地标级建筑高度。
对于此次落子西山,见证了太原城市快速发展全过程的中海山西地产总经理王耀东认为,近年来,太原市万柏林区越来越高效的营商环境,促使企业下决心赶上该区城中村改造的末班车。“太原城市更新改造是大势所趋,作为责任央企,此次加入城中村改造是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淘金的价值洼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固守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企很难再追求规模增长,发展速度也势必放缓。这注定了他们必须向更多的三四线城市转移。相比一线城市,这里是淘金的价值洼地。
在众多入晋的品牌地产企业眼中,太原房地产市场,就是那块需要开垦的“广阔天地”和价值洼地,在这里,可以大展拳脚,大有作为。
“太原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产品和价值的双重洼地。”2007年,作为首个登陆太原的品牌地产商,绿地集团见证了太原楼市的成长。绿地香港太原公司总经理原彬说,2007年以前的太原楼市,市场发展程度低。在品牌开发商眼中,这里是一个荒芜的市场。绿地的产品的进入和热销,把太原楼市的级别迅速拉升。尤其是近几年,市场格局从一线地产独占鳌头的竞争格局,变为与二线品牌地产同台竞技,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发商把潮水般的产品理念带入太原,彻底冲垮原有格局。
“太原市场本身不小,但无论是资金、人才、营销手段、工程施工管理、产品质量和材料采购等资源领域,本地地产商虽占尽地利,却依旧无法与品牌开发商抗衡。拱手相让的市场成为所有品牌地产商眼中绝佳的价值洼地。这一点,太原与其他城市不同,比如武汉和郑州本地就有很强大的房企,外地开发商对市场份额的抢夺,本身都要打个折扣。”原彬说。
新城控股山西区域总经理黄超认为,相比之下,山西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太原的整个房地产交易量占整个山西省50%的份额,市场潜力很大。大品牌的进入,不仅把产品质量和服务提高,还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了改善型需求。
之所以判断太原是一个价值洼地,保利营销总监敬甫列举几点原因:第一,在同类二线省会城市中,太原在各方面都有提升空间,未来价值会逐步释放。第二,根据房地产运行周期理论,太原正处于一个房地产快速增长期,对于开发企业而言,会享受到行业发展周期带来的红利。第三,从房地产市场需求来看,太原流动人口少,常住居民虽不缺房住,但真正的好房子稀缺,太原正在经历一拨居住改善周期。随着改善需求释放,太原百姓置业意愿增强,叠加效应也会增强。第四,从2013年开始,太原正式进入重要和密集的城市更新阶段。城中村的改造,让土地和房源大量释放,产生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
易居企业集团晋冀大区副总经理孙卫华认为,太原的城建以及房地产市场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政府的“比武招亲”中,急需要扩大商业版图和进行土地储备的品牌房企无悬念胜出。尤其是近两年的城中村改造释放大量的土地,相比其他城市,太原的土地容积率高、土地资源量值比较大,成本优势明显……这些都足以让品牌房企在太原的楼市江湖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