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过后,A股市场再次收获一个巨大的“绿粽子”。积蓄已久的悲观情绪,终于彻底释放。工业富联与宁德时代两个闪电过会已久的巨无霸被放行上市,巨额的吸血效应叠加突然恶化的外贸预期,成为压死A股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周,上证综指下跌4.37%,为4个月来最大周跌幅,周线五连阴;深成指跌5.36%,创业板指跌5.6%。上周上证指数周下跌-4.37%,连续五周下跌,深成指周下跌-5.36%,创业板指数周下跌-5.6%,市场非常惨烈。本轮大跌源于国内信用债违约事件扩散、经济下行压力加重等风险叠加的环境下,恐慌情绪的集中宣泄。大盘跌破3000点后,情绪防线崩溃,导致极端行情出现,大盘最低下探至2837点,创业板更是创出历史新低1506点。风雨飘摇的A股市场,令无数投资者渐渐绝望,也令无数分析师无语凝噎。无论是不让补仓的,还是建议风险控制的,其实他们自己也大多被死死套牢,动弹不得。一直期待和呼唤着健康慢牛的市场,却实实地砸出了许多的历史新低。本来,股灾应是买入的好时机,但A股年年股灾,股民们手里别说是子弹了,就是石头子也打完了。那么,现在市场究竟到底了吗?风险散尽了吗?当前该如何应对呢?
猜底意义不大
做好风险防护
山西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麻文宇分析认为,针对目前市场的走势,猜底的意义已经不大,做好风险防护才是根本。从暴跌动因来看,信用债风险方面压力不减,并已扩散至股权质押融资环节,因此,我们仍需高度警惕其对于市场流动性的冲击,以及对于公司债务负担、再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宏观经济压力方面,社会融资连续缩减反映需求全面走弱,消费端整体增长乏力,边际改善需看所得税调整、精准扶贫及农村消费的影响力度;出口端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存在较大压力;投资端地产虽数据亮眼,但下半年难超上半年增速、料将逐步放缓;基建方面政策操作空间较大,是博弈对冲政策的重要领域。
麻文宇认为,决策层不能容忍经济的断崖下行,扩大内需是下半年决策要点,偏宽松是确定的方向,货币、财政政策都存在微调空间;但同时,大兴基建等强刺激手段出台概率仍不大,不会让一年多来去库存、去产能的供给侧改革功亏一篑。目前经济已步入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不会重走老路、搞重复建设、增加无效供给,而是会更多投入于制造业升级、住房租赁等长效机制探索、环保新能源发展及消费升级这些代表未来的方向上。
当前信用债违约、股权质押爆仓频频发生,而行情走弱、情绪受挫更加重了恐慌踩踏、流动性枯竭恶性循环的隐患,因此,后市对于流动性安全的关注度将只增不减,流动性至上的选股逻辑将不断强化。
经历前述流动性、基本面的审视后,我们要加入对行业周期及政策导向的影响。底仓配置消费蓝筹龙头,兼具业绩稳定、现金充裕和大资金偏好特质,尤其聚焦受益于精准扶贫、农村消费的中低端大众消费升级领域,食品饮料、零售、家电、医药龙头公司。逢低逐步加仓“政策博弈”,一看对冲经济下行方向,自身估值低、业绩稳,如钢铁、建材、交运(铁路、航空)、地产;二看战略长期投入、未来动能方向,高端制造领域的新能源(汽车)、芯片等,规避纯概念,关注行业地位、核心技术、稳定研发投入与财务健康性。
机会大于风险
观察量价配合
东海证券山西分公司投资顾问药利民分析,沪指自5月21日一点之差未突破前期高点3220点后展开回落,截止到现在已经整整一个月时间,周线上出现了罕见的五连阴走势。指数的连续跳空低开,重要支撑位被陆续击穿,有种不知道底在哪里的感觉,虽然盘中有过反弹但力量极弱。个股杀跌严重,多数个股已经连续创出新低,同时1元个股已达数十只,投资气氛空前惨淡。成交量的持续萎缩显示场外资金依然没有进场之意,市场现在处于恐慌情绪的消化之中,底部确立的反弹信号并没有出现。
药利民认为,近期市场走势疲惫主要是受美国加息、流动性趋紧、个股闪崩等多重因素影响,股权质押个股逐步临近平仓线使得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使得空方大肆宣泄。虽然上周五的超跌反弹并没有形成趋势的转变,但反弹力度明显强于周三,说明多方力量在不断蓄势,随着风险的逐步释放,投资机会开始显现,多方蓄势后的爆发随时会出现。周线上看,向下的跳空缺口决定了接下来会出现大概率的反弹,同时会促进底部的加速构成。盘面上看,权重个股护盘作用明显,极具人气的消费白马股开始进入调整态势,题材概念股短线特征明显轮动较快,典型的短线行情特征。超跌个股纷纷出现报复性反弹,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短线资金的参与,但场内博弈仍占主流,场外资金虽有所介入,但力度不大。
总的来说,药利民认为,目前市场运行于3000点下方,投资机会远远大于风险,后市震荡仍会继续,涨跌交替现象会再次出现,我们一定要有所警惕,不要随意追涨杀跌。因为个股估值与前期重要底部十分接近。本周走势较为关键,低点能否确立将取决于量价的配合,否则市场会继续低迷。所以对于稳健投资者来说是甄选个股的大好时机,日线级别低点的出现就是趋势转变之时;激进投资者指数技术性反弹过程中,把握超跌个股的短线机会。
市场恐慌杀跌
即将迎来反弹
上周,三大股指继续暴跌,周二千股跌停再现,市场极度恐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市场如此惨烈?中信建投证券太原营业部投资顾问黄聪海认为,债券违约风险加剧、金融去杠杆导致市场缺钱是这轮行情下跌的根本原因。近一年多来,银行委外、资管、私募、信托等等都在降杠杆,近期市场大量个股的闪崩就是集中的体现,投资者一定要高度谨慎那些十大股东里边信托、私募较多的,以及走势上高度控盘明显的股票,这些都是潜在的“地雷”。只要这个大逻辑没有改变,今年的行情就难言乐观,毕竟,资金才是市场走好的原动力。
不过,随着近期市场恐慌性的杀跌,市场的整体估值不断下移。截止到6月20日的数据,市场破净家数已高达216家,创历史新高,破净比例达6.12%,同比历史上的几次大底部,该数据也能排在前五位。此外,目前上证A股的整体估值情况和2008年相当,深圳A股整体估值和2012-2014年时的估值相当。从估值的角度看,市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市场经过连续两年的下跌,已经和历史上的几次大底部具有了一些相同的特征。历史上每次持续大跌都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每次见底也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也充分反映了市场的一个底部特征。所以在此刻,建议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对优质公司要充分关注,但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远离垃圾股,未来市场一定会进入业绩为王的价值投资时代。
技术上,黄聪海分析,上证指数出现了一个周线级别的反转结构,这个时间窗口就是7月初,所以他认为,7月初市场将开始一轮周线级别的反弹。尽管很多因素依然会压制市场,反弹空间不宜过于乐观,但相比近期的持续暴跌,他认为7月份整体市场环境会明显转暖很多,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中报业绩高增长的一些公司的机会。
下行难言结束
切忌盲目抄底
“上周日晚间,央行终于宣布了市场期待已久的降准。之前,央行其实已经额外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了一些流动性。虽然每次降准都是所谓定向,而且这次的降准还拉上了‘债转股以及支持小微企业’等目的,但目前的货币政策其实已经可以说适度宽松了。”省城某私募基金赵经理告诉记者,根据过去A股十几年的数据统计,在宽货币、紧信用的环境下,A股走熊的概率依旧是最大的(目前已经是超级大熊了)。所以只有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是不够的,市场还需要管理层在紧信用反面,适当放松,才能彻底打消悲观预期。也即目前金融去杠杆,去的就是企业借贷融资,这个去杠杆的速度会不会在六、七月有所缓和(通过社会融资额等数据体现),决定了A股接下来能不能形成市场底部。既怕去杠杆半途而废,又怕去杠杆速度过快击垮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其中的拿捏水平要求相当高。
股权融资本来是去杠杆的好办法,因为发股票是不用还的。只是A股目前已经很难承担这个责任。即便管理层(银保监会、央行等)公开说明目前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稳健,没有问题,但A股的信心早已崩塌,市场参与者更愿意相信自媒体上疯传的一些崩溃论。2017年有巨量的中小企业IPO,今年有各种巨无霸们等着上市融资。这也是市场最忌惮的,也是目前A股走势完全与经济走势背离的根本原因。
很多券商报告说,目前市场的总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即市场可能见底。这种思路完全是刻舟求剑,没有考虑A股的市场环境已经彻底变化。按照目前的态势,行业集中度高的龙头企业将会被市场赋予更高的估值,而之前的中小创们因为交易量的持续衰减,而彻底被边缘化。以前给壳公司可以给到50亿市值估值,现在20亿都没人要了,这就是最好的体现。而大的蓝筹公司因为流动性好,之前可能20倍PE市场都觉得贵,现在50倍照样有人交易,那个著名的酱油股就是全场最佳代表。
综上,赵经理认为,市场磨底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市场最核心的刺激因素是金融去杠杆的节奏。医疗消费等确定性强的行业,还是会被市场反复炒作。中小创们的估值下行难言已经结束,切忌在没有形成明显上升趋势前盲目抄底。
本报记者 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