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重心下移 力量下沉 保障下倾—— 阳泉市抓党建强“三基”促发展侧记

  阳泉市委高度重视“三基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3大建设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的韧劲,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6个环节”,实施项目推进、挂图作战、挂牌督办,确保“三基建设”落地生根、基层见效。

明确目标促实效


  自2017年开始,阳泉市全面开展了“三基建设”大调研,了解基层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探寻有效措施,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推进“三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先后召开了全市动员会、学习交流会、推进会,并见缝插针、不失时机地对“三基建设”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持续提高了广大干部对“三基建设”的思想认识。紧密结合阳泉实际,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将全市“三基建设”90项工作任务,细化为刚性任务16项、原则性任务47项、探索性任务27项,制定了《全市2018年度“三基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了14项36条重点工作任务,并下发了《关于有效发挥市直各党工委、市级行业系统主管部门作用,进一步加强“三基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时,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任务调度会,坚持挂图作战、项目推进、量化考核、销号督办,督促指导各县区委、市直各党(工)委把“三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列清单、排工期、抓进度,做到了热度不减、力度不减、投入不减,取得初步成效。
  阳泉市抓点带面,辐射带动,逐步形成了郊区桃林沟村、矿区段南沟社区、市交警队、国税局、市热力公司等一批涵盖农村、社区、机关、企业、重点任务牵头单位等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叫得响、过得硬、可复制、可借鉴的先进典型和郊区“一强三优”提升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城区“4治4化”社区治理模式、矿区“企地共建”等经验做法。

基层党建更有力


  据介绍,在“三基建设”工作中,阳泉市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全面推动集体经济“破零”攻坚,85个软弱涣散村全部销号,增强了基层组织战斗力,同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了18个行政村撤并工作,建立了乡镇在外人才台账和后备人才库,农村人才力量后继有人。并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市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章程、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等工作初见成效,城市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三社联动”“一委一居一中心”等经验得到推广,网格化管理更加健全;更为可喜的是,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千方百计协调省市县3级财政经费、党费、工会费、福彩金等,共计投入2.17亿元用于“三基”,有力推进乡镇干部周转房建设、乡镇“五小”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尤其是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专设党建经费,增加了村、社区“两委”主干报酬,提高了基层干部工作热情。
  阳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建华介绍,“三基”建设开展以来,各县区和市直单位认真落实市委要求,持续推动各项任务全面铺开、落地见效,解决了一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方面的突出问题,初步构建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体制机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对全市各项工作的支撑更加有力。

突出特色树典型


  阳泉市主动对标一流,抬高工作标杆,提升工作标准,制定完成了干部通用能力、行业专业能力相关标准和培训大纲,实现了基础工作标准化;提升专业化能力,分类实施了能力提升“6大工程”,干部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加强。选派262名年轻干部到32个乡镇挂职锻炼,建立了“挂、用”结合的年轻干部培养体系,“三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全部完成“一目录三手册”编制工作,普遍建立了岗位责任书制度和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定期整理归档制度,各项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强化效能建设,推行“13710”工作法、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理顺了部门职责,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推动党的大政方针特别是各项惠民政策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
  任建华介绍,该市严格按照省委“三基建设”有关要求,2017年需要完成的44项重点工作和13项重大牵引性任务均至当年年底已有效落实。下一步,他们将聚焦今年市委任务清单明确的14项36条重点任务,特别是正在推进中的25条重点任务,重点抓好4项工作,并强化督导指导,开展“支部质量提升年”活动,推进“百点示范”创建工作,形成一批在全省叫得响的基层党建先进典型,形成一批有特点、可复制、能推广的党建创新品牌。(王丑龙 李晓薇 杨文洲)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7-05期

  • 第2018-07-04期

  • 第2018-07-03期

  • 第2018-07-02期

  • 第2018-07-01期

  • 第2018-06-30期

  • 第2018-06-29期

  • 第2018-06-28期

  • 第2018-06-27期

  • 第2018-06-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