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研学旅行”:我省旅游市场清风徐来

  • 在山西尧城机场,孝义市府东街小学的学生们在认真聆听讲解员对飞机构造及原理的介绍。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摄

  •   眼下,“研学旅行”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旅游行业中的“新宠”。所谓“研学旅行”,通俗地讲,就是让中小学生在快乐的旅行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其实,早在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委就联合下发《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全面推进“研学旅行”活动。
      那么,在我省,“研学旅行”的发展情况怎样?带着这个问题,7月1日开始,连续几天,记者走访相关部门,采访相关人员,感觉到“研学旅行”犹如一缕清风吹拂着我省的旅游市场。
      旅行社积极开发“研学旅行”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我省旅游市场上从事“研学旅行”的主要有传统旅行社、在线旅行公司,以及互联网教育平台等。
      传统旅行社之一的山西印象元素旅行社就于2016年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研学旅行”主题产品。
      该旅行社负责人王利东对记者说:“截至目前,我们已开发了古长城文化探索、晋商家园系列、探究山西古建奥秘等20多条‘研学旅行’路线。线路产品结合山西本土的人文历史与自然资源等特点,让学生在研学现场及行程中,充分调动五官,逐项展开研学。”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山西印象元素旅行社已累计组织百余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共计三万余名师生,开展了“研学旅行”和户外社会实践主题活动。
      与此同时,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特点,一些传统旅行社通过与符合学生研究型学习需求的场馆、自然和文化资源等单位合作,开发符合青少年年龄、身体状况的研学产品,如户外技能、探秘自然、科学探索等。
      除了旅行社,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场馆等也积极加入到“研学旅行”行列中来。比如,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一直在“研学旅行”方面不断探索。该馆立足煤炭特色,辅以现代化的表现手段,通过“穿越侏罗白垩纪”“观看4D电影”“佩戴矿工帽、乘坐小矿车,动手操作煤电钻”等身临其境的方式,全方位多途径地展示煤炭的形成、发展和利用。
      该馆“煤海探秘”景区总经理郭海胜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天下事。“研学旅行”是行走在路上的“活”课堂,因此,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孝义市率先投身“研学旅行”实践
      去年以来,孝义市府东街小学和赵家庄小学不约而同地开展了“研学旅行”,率先开始了“研学旅行”的探索和尝试。
      “研学旅行”中,老师带着学生,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博物馆、景区及教育基地,让孩子边旅行边学习,从而使课本知识得到融会贯通。
      孝义市府东街小学德育副校长武文杰说:“‘研学旅行’活动是我校开展的一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教育活动,已成为我校最为重要的第三课堂。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从形式、内容、管理模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建立起了完整的体系,并确立了‘研有所思、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行有所成’的活动理念。”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孝义市府东街小学累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达65次,研学内容辐射到传统文化、中华美德、自然科学等方面。下一步,该校将依托太原旅游学院的人才资源和旅游资源深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孝义市府东街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受到了家长的肯定。一位家长对记者说:“之前,我对这种形式是不怎么认可的。但是,孩子参加‘研学旅行’后,回来给我讲了很多。从他的言语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中,锻炼了他的集体意识,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见识,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开展些。”
      我省成立“研学旅行”研究中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别的省份,我省的“研学旅行”市场起步较晚。如何撬动这一市场,打造山西研学旅游品牌?我省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6月26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研学旅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校政行企共同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深度融合的实践,也标志着我省“教育+旅游”模式正式搭建,为“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心成立后,将致力于与各“研学旅行”基地在研学导师培训、研学手册开发、国内外研学产品研发等方面,本着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以共同发展和长期合作为目标,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我省“研学旅行”发展,不断拓展国内、国际“研学旅行”。
      面对目前“研学旅行”行业规模和市场空间广阔,消费需求后劲可期的现状,如何打造“研学+旅行”山西品牌,把我省“研学旅行”市场越做越大?
      太原市旅游职业学院院长马兆兴说:“只有合理引导‘研学旅行’发展,予以政策保障,破解安全、资金和执行三个难点,并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引导学校和教师团队积极创新,建立一支适应‘研学旅行’需要的师资队伍,才能切实保障‘研学旅行’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7-08期

    • 第2018-07-07期

    • 第2018-07-06期

    • 第2018-07-05期

    • 第2018-07-04期

    • 第2018-07-03期

    • 第2018-07-02期

    • 第2018-07-01期

    • 第2018-06-30期

    • 第2018-06-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