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天的采访中,记者有一个很深的感触——要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久发展,就要把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阳高县燕窝村就是一个典型。
燕窝村位于阳高县城东南20公里处,全村有181户446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贫困人口154人。该村地形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农民主要种植一些玉米等小杂粮,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来源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村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2000年以来,村里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通过该项目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后全村有耕地面积2076亩,仁用杏2500亩,大接杏面积300多亩。并配套了水源节水工程,使1000亩经济林变成水浇地,保证了高产稳产。现在燕窝村的杏树进入丰果期,水地仁用杏亩产350斤,亩产值2100元;旱地仁用杏亩产150斤,亩产值900元;大接杏亩产2500斤,亩产值6000元。
今年冬天,燕窝村还计划实施旧果园改造项目,为2500亩仁用杏(其中涉及73户贫困户的1200亩)免费修剪、浇水、施肥,进一步提高产量。记者以每亩增产20斤杏核计算,仅此一项贫困户户均将增收1000元。与此同时,会修剪杏树的贫困户也将参与其中,并有工资性收入。
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