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青山,映衬着山上老村落那一眼眼土窑洞、篱笆墙;鲜花、碧草、绿树,掩映着山下新村这一排排盖板房、柏油路……
7月1日,记者走进天池河畔的娄烦县河北村,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该村村支书褚存栓说:“凭借着全域旅游的东风,河北村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河北村仅仅是太原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太原市倾力塑造“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城市品牌形象,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开启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
“大项目”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对太原市旅游行业而言,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实施‘大项目’战略,弥补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欠账,是统筹解决传统景区旅游模式下供给不足结构性问题的有效举措。”太原市旅发委主任齐宏明说道。
齐宏明说:“我省把今年确定为转型项目建设年,太原市要求进一步抓好各类项目投产落地,并明确提出文化旅游项目是其中一项重点任务。”
据了解,今年,太原市旅发委积极协调有关县(市、区)和部门,为重点旅游项目在用地审批、规划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协助推进华侨城汾河水岸、汾河三期整治、明太原县城、双塔大景区、华夏文明主题公园、太山植物园等项目建设。同时,支持各县(市、区)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潜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同步谋划一批大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切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各项工作,为太原市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营销”战略,讲好“太原故事”
“从三郎洞到民俗一条街,再到银湾山庄,这几年,借着全域旅游的东风,六固村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同时也给六固村的乡亲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太原市阳曲县六固村村支部书记高小林高兴地说道。
7月2日,高小林带着记者来到民俗一条街。这条街以发展农家乐为主,青砖青瓦,黄色的锦旗随风飘扬,颇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感觉。他说:“在发展旅游经济之初,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多人还不知道有六固村,更不知这里美景如画。为了把这个‘世外桃园’打出去,我们成立了六固旅游公司,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在旅游高峰期,银湾山庄最多一天接待游客200多人。”
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年,太原市全域旅游在品牌化“大营销”战略上下足了功夫。
“‘盛会效应’为每个举办城市都带来了‘井喷式’的国内外旅游客流。因此,我们要抓住主办二青会的契机,以城市形象为宣传重点,提升太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加大新媒体营销推广力度,大幅提升太原旅游在微信端的信息受众程度。”齐宏明说道。
交通的便利,更是带动了大原市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中铁太原铁路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铁的开通,加强了太原与沈阳、上海、武汉等高铁直达城市以及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旅游营销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旅游大通道沿线城市,持续深化‘茶路之旅’国际旅游联盟城市间的交流合作,主动对接中原和西北市场,将相邻区域旅游线路联接到太原,实现客源互动。”
“引进来”战略,推进资源整合发展
旅游投资是市场主体活动的“风向标”。太原市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制度和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为太原市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保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战略投资者强势来并,一批大型文化旅游项目陆续上马,太原市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太原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齐宏明说:“下一步,太原将加大力度引进一些大集团参与旅游开发管理,加快建设晋祠、双塔、太山、华夏文明主题公园、晋阳湖等一批优质文化旅游项目,形成太原文化旅游产业崛起的基本构架。这意味着太原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从时间维度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空间维度上进入了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
本报首席记者 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