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冀村村口公园
平遥白家庄村迎宾大道
桑冀村村民活动广场和村委所在地
干净整洁的农村街道
白家庄村一院一景之一
白家庄村一院一景之二
桑冀村漂亮的街道和小学
平遥白家庄家家都有一面符合本家主题的文化墙
平遥县六合村一角
平遥白家庄全村普及天然气做饭
平遥白家庄村民家家都实行垃圾分类
平遥县洪善镇白家庄鸟瞰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的一项民生工程。更要做到把尊重和把握基本的地域文化特征在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建设中作为工作主轴,去思考如何改、如何建,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弘扬?平遥县以“一路一景观,一村一主题”文化目标,全面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相匹配的城乡环境和区域影响软实力。
6月15日,晋中市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在观看平遥县白家庄村、桑冀村后,晋中市委书记王成给予高度评价:平遥县抓规划确保方向、抓特色确保品牌、抓功能确保质量、抓机制确保长效、抓组织确保执行的做法,彰显了“平遥元素”,实现了古城新城文化融合、风格融合。
持续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既要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为农民创造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又要促进农民素质的普遍提升,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平遥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有300多处古迹。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该县走出了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既要改环境、又要改面貌,坚持改造物质环境和提升人文环境相结合,农村不仅环境好了,老百姓的素质也提高了。
镜头一:农家小院别样景 烧水做饭天燃气
关键词:庭院文化、“气化”全村
地点:平遥县洪善镇白家庄村
“恒”——至柔反成坚,造化安可恒。走进白家庄村梁彩霞老人的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文化牌匾,除了这大大的“恒”字外,上面还写到:“梁彩霞老人,勤劳吃苦,无怨无悔,兄妹六人,家中长女,打小就自觉地承担起了家长的职责,兄妹在她的照顾下有了很好的前程……”寥寥数字,概括了老人走过的事迹,而这个“恒”字是根据其治家处事等方面进行的总结。
小院内中心的一处菜地,种有豆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菜地周围用青蓝色的砖建起了别有造型的围挡。院子里干干净净,专门的垃圾桶在一旁摆放整齐,卫生间装上了整洁卫生的冲水马桶,厨房里也不见了烧煤的灶台,变成了方便顺手的燃气灶。
“太方便了!和城里人做饭一样,扭扭手指头就打着火了。”今年已经70岁的梁彩霞老人笑着说,以前用蜂窝煤炒菜做饭,通常做得好好的就没火了,要不就是火力不旺炒下的菜也不好吃,你看看现在这天燃气那可是省心多了。
在村民赵连仁夫妇家中,门口挂着的是一个“俭”字,下面一行小字这样解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会过日子,说的就是赵连仁夫妇,他们常常教导三个孩子,虽然此刻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
白家庄村委主任赵连润介绍,按照“景观靓庭院,特色蕴家风”的理念,把农户庭院规划成“绿色大厨房”、“绿色大菜园”,组织村民开展“最美家庭”、“平安家庭”等活动评选,提倡村民们讲好家庭故事,结合农户家庭实际情况,深挖、提炼农户家庭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髓,打造以“学、贤、孝、和、恩、勤、俭”等为主题的“家文化”,以家风带政风,以家训正民风。
白家庄村也是平遥县首个实现整村“气化”的村庄,目前全村天然气入户率达到90%,接通率100%。在垃圾分类处理上,全村取缔了33个非正规垃圾收集点,配备了保洁员6名、垃圾清运车3辆、户用垃圾分类收集桶1020个,实行“户分类、县收集、转运、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点评:
白家庄村以“家”文化为主题改善升级人居环境,致力把每家每户打造成舒适庭院、文化乐园、美丽公园、和谐家园,促使村民形成改善人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这是白家庄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上走出的新思路。
镜头四:乡村美丽了发展全域旅游
关键词:改善环境、产业富民
地点:平遥县襄垣乡桑冀村
距平遥古城东北12公里处,紧挨省道东夏线的桑冀村是平遥县主要以发展“梨文化”的主题村,还未进村,记者就看到一处造型别致的小公园,公园里凉亭、绿植齐全,村里的街道整洁干净,墙体粉刷干净,路边隔着几米就摆放着花盆,五颜六色的鲜花与整洁的道路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美丽。
桑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房金龙说,在这几年的环境整治中,全村栽植大小乔木24000余株,灌木1100余株,花草3500平方米,安放花盆4500个。在垃圾治理上,总体实行户分类、县收集、县转运、县处置的运行模式;将260座农户的传统旱厕改造为双翁漏斗式卫生厕所,将3座公厕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在村容保洁上,实行定人、定时、定区域。实现了全村净化全覆盖、垃圾不落地。
“以往,村民的脏水大多泼在了路边,村里的街道上常常是污水横流,这次环境整治中,这个问题也彻底解决了。”他介绍,村里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200立方蓄水池一个,主干道下埋收集管网4公里,处理水质达一级B类标准,用于农田灌溉,道路洒水,绿化浇灌等,家里的污水不仅不污染,还能二次利用。
酥梨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全村2000亩耕地,1400多亩酥梨,梨业生产面积占70%以上。全村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恒温保鲜库一座,酥梨储藏能力达300多万斤,襄垣乡党委书记马峰介绍,他们特别注重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村里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整合专家建议,聘请专业队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编制村庄规划,完善功能设施,充分体现当地梨文化特色。目前,该村建设了占地30亩的两座梨花游园、1500米梨文化街和梨园广场,制作安装梨文化版面80块。“环境变好的同时,更要依托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的梨文化节活动,致力把桑冀村打造成为梨文化主题的村庄。”马峰说。
点评:
只有环境优美,美丽乡村才有不竭的动力,只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桑冀村把改善环境,乡风文明、产业富民紧密联系,以梨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村,也正因此,他们积极申报了今年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不断提升了平遥酥梨的品质内涵,带动当地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平遥:刷新城乡颜值 从“外在美”到“内在美”
平遥县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的指引下,统筹“点、线、面”工作规划。在“面”上,分三类乡镇实施整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在“点”上,确定5个一类乡镇为整治示范乡镇,15个农村为整治示范村,引领带动140个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在“线”上,围绕乡镇政府所在村、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村、美丽宜居村等重要因素,塑造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乡村风貌。
在此次行动中,平遥县统筹考虑群众生产、生活、生态需要,把垃圾、厕所、污水治理作为主攻方向加以大力推进,共明确8大类38项重点工作任务。按照“户分类,县收集、转运、处理”的方式,着力构建“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大格局。保洁环节:全县14个乡镇全部设立乡镇清洁办,所有行政村共配备1290余名清扫人员、230余名清运人员,乡村卫生监督员120余名。全县乡村街道全天保洁时间达到3小时以上。
记者了解到,2008年以来,平遥县共投资2260万元,改造完成25656座农村无害化厕所,受益人口近16万人。今年,该县继续在五个人居环境示范村扎实推进无害化厕所的改造工作,目前,全县已投资200万元完成了610座的户厕改造任务;投资68万元完成10座公厕改建任务。到2020年,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基本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平遥县还全面开展了以审视局面稳不稳、干部强不强、集体富不富、乡村美不美、风气正不正“五个审视”为创建标准的“五个一”载体创建活动,即:各乡镇每年至少培育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至少整治一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至少创建一个农村治理法治化先进村、至少打造一个集体经济破零示范村、至少建设一个美丽乡村。2017年,全县共有75个村级党组织通过了创建验收,为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县率先建立了环境考评长效机制。由县环卫部门组织,聘请第三方考评机构,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城区每月、乡镇每两月进行一次考评,对全县涉及市容市貌管理的26个县直单位和14个乡镇3个街办进行常态化考评排队,并作为年度综合考核依据。探索建立了“街长”负责制,将全县44个县直单位一把手设定为城区44条主要街道的“街长”,具体负责巡查、劝导、宣传、督促“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初步形成了“137121”街面日常监管工作机制。
本报记者刘业飞 本报记者郝光明 刘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