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投资理财

超跌反弹未改下降趋势

  •   上周,A股三大股指都出现了久违的反弹。上证指数周上涨3.06%,是连续7连阴后的第一根反弹大阳线;深成指周上涨4.66%,创业板指数周上涨5.01%。虽然上周三依然有美国对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关税的影响,但对市场的影响已逐渐弱化。市场在连续暴跌后,存在超跌反弹的动能。虽然上周迎来了反弹,但就此说大底已成还为时太早。市场的热点也比较散乱,难有能够持续放量上涨、形成板块效应的龙头板块。更多的市场参与者都在观望,等待相对确定的基本面入场信号。总的来说,虽然市场在逐步回暖,但仍然需要时间,毕竟超跌反弹并没有改变下降趋势,市场后期反弹能否延续依然要取决于资金的关注力度。之前长期连续低迷的走势对投资者造成的心理阴影需要有持续上涨来慢慢化解。不过,市场经过连续的调整,很多业绩优良个股已经严重超跌,并且估值较低,出现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机会来自政策博弈政策拐点值得关注
      “最新金融数据表现不及预期,社融增速继续大幅下滑,表内信贷冲量速度远赶不上表外融资缩减的速度,流动性环境与融资压力仍然不容乐观。”山西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麻文宇告诉记者,以上这些将进一步刺激政策层面做出更快更积极的调整。所以,当下市场最有利的机会将来自于对政策的博弈,预计7月下旬的政治局会议将进一步定调政策调整的方向,政策拐点值得高度关注。包括中投介入资本市场,以及更宽松的货币对冲政策,更灵活和注重结构性操作的去杠杆进程,流动性的预期有望得到较大改善。她建议增配对流动性更为敏感的次新股、中小盘成长股,并重视对股票质地、公司基本面和成长能力的考量。
      麻文宇分析,近期,在对出口预判偏悲观的同时,消费项的表现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自2017年3月开始,存款增速开始出现了小幅回落的现象,当时并未形成显著趋势。但是,2017年8月开始,存款增速已经小于GDP增速。而在已有的历史数据中,这一现象仅在2007年1季度出现过一次。上述现象的再次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但是这也可能预示着消费端的压力将逐步显现,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式微。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情况也在佐证这一判断。自2018年1月开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大幅下滑,5月的最新数据更是创2015年以来的新低,同比增速仅为8.5%,按照当前趋势来看,不考虑政策刺激等其他非预期事件影响,在一定稳定区间内,消费数据有可能继续边际走弱。结合影响投资项的政策因素分析,我们在年中时点已将GDP增速预期下调至6.3-6.5的区间。
      此前,麻文宇团队在年中策略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三条可能作为托底经济的政策手段:放松货币政策、减税托底消费、加大基建与房地产投资。近期,放松货币政策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无论是高层表态的明确转变,还是降准、公开市场投放等操作,都在积极呵护市场流动性。
      由此,在行业配置方面,麻文宇建议:一是以优质次新、中小成长股为首的高流动性弹性板块博弈货币政策边际放松;二是维持对食品饮料、家电、医药、旅游等消费蓝筹的底仓配置,同时可分享降税、扩大内需的政策红利。
      下降趋势尚未改变利用震荡分批介入
      东海证券山西分公司投资顾问药利民分析,沪指自3200点开始调整以来,中间不停出现跳空缺口,显示出空方的坚决性,致使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抛盘蜂拥而出。权重板块的轮动性及题材股的昙花一现,促使指数快速击穿2700点整数关口。市场疲软的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及场外资金的观望。作为资金推动型市场,一直靠场内资金的博弈肯定不会有大的起色。外围环境影响更是多变,使得原本脆弱的市场更加低迷,不断击穿前期底点,致使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之中,投资气氛空前清淡。直至7月6日,指数击穿2700点后展开反弹,极度低迷的市场终于得到缓和,终止了周线七连阴的走势,最终在周K线图上以孕线形态报收,止跌意义明显。上周是多方蓄势后发力的一周,虽然中间受到利空影响但已经被很快修复。唯一不足的是量能没有有效配合,这也说明市场谨慎态度犹存,担心反弹昙花一现。从低点构筑强度来看,此次属于强势构筑,2691点有逐步演变中期低点之势。再者前面两次反弹是低点未成立之前出现,而此次是回撤未创新低而出现,所以此次的反弹基础会强于前期,市场有进一步反弹的动力。
      技术上看,指数继续大跌概率较小,随着投资气氛的缓和,板块资金会逐步趋于集中,个股操作机会明显增加。所以,短线投资者可以把握其中的交易机会,可以利用震荡的机会逐步参与,但要留意6月25日缺口2860点附近的技术压力位。从盘面上看,调整过程中的跳空缺口,将会对指数后期反弹形成技术压力,所以震荡的格局不会改变。这也就决定了操作上不要追高。
      总的来说,市场在逐步回暖,但仍然需要时间,毕竟超跌反弹并没有改变下降趋势,市场后期能否延续依然要取决于资金的关注力度。连续低迷的走势对投资者造成的阴影需要有持续上涨来化解。市场经过连续的调整,很多业绩优良个股已经严重超跌,并且估值较低,出现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在震荡过程中,涨跌交替会经常出现,选股难度会有所增加。所以操作上,要先找出先于指数企稳的板块,然后找出先于板块企稳的个股,利用指数的震荡机会去分批介入。
      7月周线反弹确认积极把握反弹机会
      “7月5日,证券日报头版刊文称,‘去杠杆’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历时两年半,从实体领域逐步向金融领域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果,当前进入‘稳杠杆阶段’。” 中信建投证券太原营业部投资顾问黄聪海认为,金融去杠杆是这两年影响市场走势的核心原因,银行委外,私募、资管、信托等等都在去杠杆,大量市场资金流出,更有甚者个股股价出现崩盘。市场由存量资金博弈变成了减量资金博弈,才导致结构分化如此严重,九成个股的熊市,一成个股的赚钱效应。
      在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纪要中,由前期的“合理稳定”变为“合理充裕”,这也是一个巨变,意味着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的信号。近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走低,也验证了资金面宽松的信号。但由于政策的监管以及市场较差的赚钱效应影响,宏观面的这种巨变不可能一下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不过长远来讲,影响市场的根本原因的改变,将有利于A股的企稳和走好。
      技术上,上证指数7连阴,自2012年以来最长连阴记录,可见市场当前的恐慌情绪。在利空边际影响逐渐弱化,利好逐渐出现,并不断强化的时候,市场有望否极泰来。从指数结构来看,上证指数的周K线收阳,终于迎来周线级别反弹。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不仅估值处于历史的相对低位,技术上也都处在重要的支撑位置附近,这也是近期中小创表现出明显抗跌的原因。总之,黄聪海认为,7月份周线级别反弹已确认,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绩优股的反弹机会,重点关注中报预增概念。
      目前仍是超跌反弹仓位控制半仓为好
      省城某私募基金赵经理分析,影响市场中短期走势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总结成三个。一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的超预期发展,使市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目前看也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而且市场已经把这当作一个长期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二是金融去杠杆。紧信用的去杠杆模式,不断在金融体系中引爆各种地雷。虽然股市方面去杠杆早在2015年股灾期间就开始了,而且能去的也去的差不多了,但银行间市场还是有很多表外的资产留在股市,在紧信用加严监管的环境下,终于还是抗不过去。或者说,金融讲究的就是信用和信心,哪怕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对于已经熊了很久而极其羸弱的A股市场都是超级利空。6月的社会融资数据依旧低于预期,政策方面目前没有明显的转向。稍微乐观一些的预期是,目前这种宽货币+紧信用+紧财政+严监管的去杠杆模式已经引起了管理层以及社会上的普遍讨论,即将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不会为下半年去杠杆的思路重新定调值得关注。三是市场融资压力。港股上周一口气发了8只新股,其中小米的巨额融资首当其冲。香港交易所因为拒绝同股不同权股票上市,错失阿里集团。终于在改革后留下了小米以及更多高科技企业。反观我们A股,只要稍稍往上涨一涨,已经过会的中国人保,各种CDR独角兽巨额融资又会卷土重来。以融资为主要目的的A股机制是制约市场上涨的一个绕不过的心理因素。
      目前,盘面上虽然大盘指数拉出几根大阳线,但依旧是超跌反弹的模式。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是长期影响资本市场波动的外因,金融去杠杆的节奏以及方式才是真正决定A股中长线走势的内因。新股融资制约着市场反弹的高度,所以资金依旧集中在消费类(白酒、医药),以及新股次新股(最近中签的客户大赚特赚)方面寻找机会,其它题材都是活跃一两天就没人气了。想做短线,只能从新股次新股方面寻找。仓位控制方面还是最多半仓为好。

    本报记者张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7-17期

    • 第2018-07-16期

    • 第2018-07-15期

    • 第2018-07-14期

    • 第2018-07-13期

    • 第2018-07-12期

    • 第2018-07-11期

    • 第2018-07-10期

    • 第2018-07-09期

    • 第2018-07-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