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综 合

大泉山村的美丽变迁

  • 大泉山正实现华丽的转身

  •   大泉山村,大同市阳高县大白登镇下辖村,位于大同市阳高县城南12公里处。
      村子所傍大泉山,因一眼神泉得名。据传很久以前,天降大旱,百姓眼见锄禾枯死、生计无望,便聚集起来朝天跪拜,以求甘霖。祷告数日,情况不见丝毫好转。绝望之际,上山的人却传来好消息:山洼里不知何时起竟涌现一眼泉水,此泉涓涓细流,昼夜不止地流淌。周围的百姓因这眼泉水,既解了庄稼枯死的忧患,又省去下山挑水来吃的劳累,于是便把这座山命名为“大泉山”。据随行的乡亲介绍,解放前,这里遭受长期战乱和过度砍伐,水源奇缺,水土流失严重。因“天旱担不满锅,雨涝爬不上坡”养不住人,全村只有28户80多口人。
      然而,眼前的大泉山村一派郁郁葱葱,大泉山更是掩隐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原来,大泉山从“山山和尚头,水土遍地流,谁见谁发愁”的荒山变为现在“全国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面红旗”缘于两个人。
      1942年,天镇县的贫苦农民高进才来此地谋生,同在庙里当和尚的张凤林两人一起植树造林,以保持水土。当时山上都是石头,要想种树,必须先在石头上刨出一个坑,然后下山背土上山,再下山背水和树苗上山,而想让树苗存活更是难上加难。可他俩硬是“挖坑打埂,修渠筑坝”,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使这座山成为遍地植被、绿意盎然的山峰。从此,树苗在这干旱的秃山上活起来了,庄稼也见收成了,野草也变绿了……不到20年时间,张凤林、高进才带领大泉山村人们共治理7座山头、13条沟壑,造林1260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800亩,全村粮食产量由解放前的人均200余公斤(亩产粮食不足25公斤),增加到750余公斤。这一事迹被县委书记写成文章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主席看过之后大为赞赏,亲自把书记拗口的文章标题改为《看,大泉山变了样子》,并且写下了139字的按语,号召全国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区都来学习大泉山水土保持的经验。一时之间,大泉山蜚声全国,成为农业战线上引人注目的一面红旗。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大泉山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治山治水,使全村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事实上,大泉山村发展最大的优势是自然生态,最深厚的底蕴是由于毛主席批示后所产生的红色文化基因。因此,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成为了大泉山村的另一个突破口。
      为了切实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从2013年开始启动实施了大泉山绿化及景区建设工程,专门成立了大泉山绿化及景区建设领导组,编制了绿化及景区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投资9895万元,逐步完成景区绿化及六大基础建设工程。一是水保生态绿化工程。完成投资4460万元,在整个流域的荒山荒坡困难造林地完成造林绿化2.5万亩,成活率达90%以上。二是道路建设工程。完成投资935万元,新修大泉山生态旅游路两条17公里(路宽均为7.5米),通往景区的道路达到六条40多公里。三是调水上山工程。完成投资500万元,在大泉山周边村新打深井2眼,新建1000方蓄水池两座,新安装输水管道2500米,配套高扬程水泵两套,使大泉山景区用水得到充分解决。四是新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投资2000万元,在大泉山村北新建总面积3500平方米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供大、中、小学校学生课外实习和学术交流活动。五是广场等附属工程。投资1000万元,配套建设景区广场、毛主席批示纪念碑、停车场、8处观景亭、11处景区景点和景区入口。六是新建移民村。按照村庄及景区规划,投资1000万元,对大泉山村部分村民实施就近搬迁,新建居民院落100座,同时配建1540平方米的大泉山敬老院。
      此外,该村从2016年便在已经完成大泉山流域2万亩绿化的基础上,将再推进3000亩以经济林为主的绿化工程,并发展500亩以大接杏和寒富苹果为主的采摘园。同时,他们还通过引进企业实体发展林下经济,帮扶农户开设农家乐,建设植物观光园等举措,打造观光旅游产业群,以期让村民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激情燃烧的岁月赋予大泉山村与众不同的性格,也造就今天发展红色旅游的基因。目前,大泉山村已建起的“东方红”展馆,主要展出新中国初期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藏品,包括毛主席塑像、像章、书籍等,总计5万余件,是大同市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红色文化展馆。另外,在3400平方米的大泉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大泉山治山治水的水土保持经验和大泉山精神也以各种形式立体展现,游客不仅能深入了解大泉山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事迹,还能零距离接触毛主席为大泉山村写下的按语,感悟大泉山精神的可贵。
      如今,大泉山村规划整齐的道路、一排排漂亮的村民新瓦房、规模宏大的水土保持展览馆、宽阔的活动
      广场、休闲游览区、文物农具
      博物馆……大泉山村正实现
      着其“华丽的转身”,吸引着
      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本报记者 桑莉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7-23期

    • 第2018-07-22期

    • 第2018-07-21期

    • 第2018-07-20期

    • 第2018-07-19期

    • 第2018-07-18期

    • 第2018-07-17期

    • 第2018-07-16期

    • 第2018-07-15期

    • 第2018-07-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