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观天测水三十年—— 新绛县退休教师吕学峰纪事

  人生三十年,暂短而漫长。从1986年到2016年,吕学峰从新绛县西街学校校长岗位退休,三十年来她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从事一项平凡而枯燥的工作——观天测水。坚持每天把雨量雪情等情况,用电话报送给运城观测站,旬报、月报也从不间断。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数十次被评为省、市水文观测模范。吕学峰的这种精神感动了许多人,而当人们知道了她这些年的回报,前些年每月只有30元,对她又生出一份敬畏。有人不解地问:“这些年你图了啥?”吕学峰只是淡淡地说,“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图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放心和安然。”

开弓没有回头箭

  气象工作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雨量观测则是气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1986年,吕学峰接过了这项工作。尽管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要复杂许多。观测点要建在高于建筑的开阔地带,没有遮挡,下雨、下雪要三个小时观测一次,同时每天要到邮电局把雨量、雨情用电话报送给运城观测站,一年下来,吕学峰要跑几千公里。还要用各种代号记录每天天气变化,进行旬记、月报。担负起这份工作,就把她死死地困到家里,哪里都不能去,哪里也不能跑,一天三点一线,记录天气变化。前几年,一些退休人员到外地旅游,也有一些人劝她一起去。她说,“我顾不上啊。”时间一长,有人就说吕校长一月几千元的工资舍不得花,还不如农村人。这话传到儿子的耳朵里,儿子埋怨母亲说,“你舍不得花钱,我给你钱你到外面走走看看吧!”吕学峰说,“妈不是不愿游,而是妈走不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学峰在观天测水的坚持中已干了二十多年,年龄也七十多岁了,腰驼了、腿疼了。她的丈夫患有心脏病,在家里常需让人伺候,儿子在侯马,女儿在新绛,各有各的工作,吕雪峰忙了家里还要忙监测。有人劝她说:“这又不是先人创下的业,丢了算啦!”但吕学峰却依然坚持着。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学校工作长期养成的习惯,使吕学峰养成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自从搞监测以来,她自己能办到的事,绝不让别人代替,实在没有办法才让别人代替,她回来还要再检点。
  一次,吕学峰到西安出差,去之前,她看了天气预报,没有雨,才放心地走了。可是睡到半夜,突然雷声大作,她起来看了一下天气,知道要下雨了,立即给儿子打电话,让他注意测雨量。第二天她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问儿子,下了多少毫升雨,给运城上报了没有。当她听说一切正常时,一颗心才放下。
  2015年暑天,当地下起连阴雨,汾河水上涨,庄稼被淹,灾情频发,气象工作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时,吕学峰在家每天要不断上楼、下楼测雨量。一次,不慎摔倒,造成腰椎骨折,医院一次又一次电话催促住院治疗,而防汛工地一遍又一遍地询问雨量。这种紧急情况下,吕雪峰忍着疼痛说:“这个时候,我不能住院。”就这样,一直坚持到防汛警报解除,她才住进了医院。
  在采访时,吕学峰把一叠资料放在我们面前,整整齐齐足有一尺高,三十年的水文资料,有的磨得面目全非,但翻开哪一页,各种数据一目了然,这是她三十年工作的见证,也是她三十年辛苦的硕果。

扶上马再送一程

  2016年,已经84岁的吕学峰感到精力不足,她的老伴心脏病已四次发作,躺在家里全天要人伺候,63岁的儿子此时也有病在家,水文监测急需要有接班人了。她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电影”,锁定了一位叫侯爱明的人。侯爱明今年60岁,是一位退休工人,平时助人为乐,人缘也好,家里还有建立测雨观测的条件。春节后吕学峰找到侯爱明,两人一拍即合,对方同意当水文员。在经得上级同意后,吕学峰就经常与侯爱明切磋,手把手教,在他家里建测水设施,下雨天,就与他一起检测,又帮他建档案。开始,一些人看到吕学峰婆婆妈妈,就说,“你把工作交给爱明了,要用人不疑!”吕学峰说:“我不是不相信,我是要把我掌握的全盘交给他。这是扶上马,送一程。”
  如今,侯爱明从事水文工作已经有两年时间,成为了观天测水的行家里手,受到上级的肯定。看着侯爱明的表现,吕学峰放心地说:“我的接班人选对了。”

本报记者 樊晋铁 通讯员 梁冬 卫世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04期

  • 第2018-08-03期

  • 第2018-08-02期

  • 第2018-08-01期

  • 第2018-07-31期

  • 第2018-07-30期

  • 第2018-07-29期

  • 第2018-07-28期

  • 第2018-07-27期

  • 第2018-07-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