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破解瓶颈,合力攻坚。日前,《山西省扶贫周转金借款实施方案(试行)》出台,这意味着 ——
随着我省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和深化,产业扶贫已经成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为此,省财政厅及省扶贫开发投资公司先后多次深入吕梁、运城、晋城等市县及有关涉农企业,进行认真详实的调研,并多次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对接协商,几经修改完善,最终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7月24日印发了《山西省扶贫周转金借款实施方案(试行)》。
《方案》发挥了我省扶贫周转金的引导杠杆作用,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也正因如此,《方案》的出台实施非常接地气。
撬动金融资本合力攻坚
“山西省扶贫周转金”,是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我省特色产业扶贫行动,全面提升贫困村的产业竞争力,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经省政府同意而设立的。
它使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形成合力,通过支持产业发展,达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而这种使用和运作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家。
《方案》规定,今年扶贫周转金确定总规模为30亿元,其中省财政安排扶贫周转金5亿元,58个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按1:1配套5亿元,以此为杠杆,撬动金融部门按不低于1:2放大后,同步发放委托贷款10亿元和自营贷款20亿元,使有限的扶贫周转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方案》要求,扶贫周转金的使用限定在全省58个贫困县内,其中,10个深度贫困县占资金总规模20%。扶贫周转金支持范围为纳入项目库的项目,重点支持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新业态企业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同时,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企业推动、产业带动”的原则,建立贫困户自身参与、入股分红、基地就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户户有增收渠道、人人有脱贫产业”带动。
破解产业扶贫贷款瓶颈
“贷款难,融资贵”,始终是横在贫困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扶贫周转金委托贷款,为其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启动、周转使用低息优惠贷款。从用款人提出申请、确定支持名单、推荐支持名单、调查审定、提供担保、发放资金六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精心组织、规范运作。
“目的就是以扶贫周转金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本合力攻坚,只有这样,贫困县申报用款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而这也成为了政策能否落地的关键所在。”山西扶贫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上福说。
《方案》充分发挥财政扶贫周转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建立了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等部门联动机制,创新“委贷+自贷+N”模式,省级安排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以委托贷款方式发放,同时承担委托贷款的银行按不低于1:2比例发放自营贷款,担保机构提供相应担保,形成合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产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扶贫周转金使用期限为1-3年,综合费率原则上一年期不高于3.9%,三年期不高于4.17%。其中,委托贷款利率按1%执行;自营贷款利率原则上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担保机构对银行自营贷款按担保额收取1%的担保费。
同时,贷款建立前期多方严格审核、中期跟踪监管、后期风险共担的防范风险制度体系,合理控制风险,实现良性运转,确保扶贫周转金总额不减少。通过整合扶贫周转金,撬动金融机构贷款,有效防止因资金分散所带来的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在资金保障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库共享调动各方积极性
按照《方案》规定,扶贫周转金由山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一按市场化运作,省扶贫公司借助大数据云建立“山西省扶贫周转金项目库管理平台”,对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确定的项目、金融机构推荐的项目和担保机构认定的项目,统一录入项目库,实现项目库市县、金融部门共享,主管部门对入库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实时监管,随时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入库项目,规范产业扶贫项目管理。
这意味着扶贫周转金项目库由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牵头,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参与,共建共享,参与方均可领投跟投扶贫项目。
事实上,对金融机构而言,山西省扶贫周转金项目库管理平台的搭建,无疑是一大利好。毕竟项目库对金融机构开放,可以省去前期找企业的时间和繁杂程序。此次《方案》中,财政拿出三分之一的资金来配合,从而解决了金融机构的一大块资金来源,同时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誉度。
值得一提的是,周转金本金原则上在9月30日前发放完毕。符合扶贫周转金支持政策的企业或项目,7月30日起可登录山西省扶贫周转金项目管理平台(http://www.sxfpgs.com:7022)直接申报。
本报记者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