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区域新闻·大同

肩负着家乡父老的希望

  

——记天镇县玉泉镇葛家屯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永


  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初识其人,有老板的派头;村里串门,爱去老弱病残家。田埂垄边,戴上草帽啥农活都会干,咋看咋像个庄户人。
  ……
  这是谁呢?这就是天镇县玉泉镇葛家屯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永。
  “企业老总,要钱有钱,要名有名。回村当支书,劳神费心,有这人?”2017年4月,共产党员李国永接受党员邀请,征得组织同意,当上了天镇县玉泉镇葛家屯村党支部书记。认识他的人都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位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
  一年多来,这位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肩负着家乡父老的希望,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干出了名堂。
  “我从小在葛家屯村长大,8岁母亲因病去世。16岁外出打拼,干过医院的采购员,跑过化工运输。2000年初,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说起曾经付出的辛苦,李国永满眼泪花,如今自己亲手创办了几个企业,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家乡父老,出于这种考虑,我决定回村当书记,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葛家屯村是天镇县玉泉镇最大的村子,同时也是矛盾最多的村子,曾经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村组织涣散,村支书经常换,严重影响了该村的脱贫攻坚进度。
  李国永虽然是个企业老板,但是在帮农民脱贫致富方面一点也不“外行”。
  “过去的水井都是个人承包,俺们吃水需要花钱,如今李书记回来了,他花7万元买下了机井,跑上级部门盖了水塔。”7月28日,记者在天镇县玉泉镇葛家屯村采访时,一位老大爷滔滔不绝夸这位“老板”书记。
  “李书记没回来前,村委都是旧设备,人家自己花钱修葺了村委会,买了新设备,安了大喇叭,通了公交车。”旁边坐着的84岁李瑞大爷打开了话匣子。“俺们村里村风村貌不仅变了,俺们老百姓也跟着受益了,这不,今天刚发的,只要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五斤鸡蛋五斤肉,李书记比自个儿子都孝顺俺们。”
  葛家屯村1069户,2982口人,耕地面积有7000多亩,其中4000多亩种植露地蔬菜和小杂粮,销售不成规模,效益一般。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走出脱贫的路子,李国永自己投资200多万元,准备兴建小杂粮加工企业,建几个恒温保鲜冷库。目前,工程开始施工,预计明年可运行。他已与北京新发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把葛家屯村蔬菜全部卖到那里。
  据了解,李国永近日准备外出吉林,把“鹿人”牌的代加工点放在这里,农民按公司要求帮助企业加工内衣、袜子等产品,这样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脱贫问题,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预计投资几十万元建加工车间,农民每月可收入4000多元。
  心中有民,方知精准须实践;脚底沾泥,终觉扶贫要躬行。“虽然回村当书记,我少挣几十万几百万元。”说起回村带领农民致富,李国永没有一点后悔之意。“我是喝葛家屯水、吃葛家屯粮长大的,我致富了,咋能忘记家乡的父老,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最大的追求。”(孙明月 赵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05期

  • 第2018-08-04期

  • 第2018-08-03期

  • 第2018-08-02期

  • 第2018-08-01期

  • 第2018-07-31期

  • 第2018-07-30期

  • 第2018-07-29期

  • 第2018-07-28期

  • 第2018-07-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