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午后的广灵县梁庄乡水涧村阴云密布。凭着多年从事天气预报工作的经验,刘宇庆感觉到将会有一场暴雨。于是,他赶紧打开村委会的大喇叭喊:“村民们注意了,可能会有一场暴雨,住在地势低洼的村民,赶快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住在土坯房的村民请马上到村委会暂避……”话语未落,瓢泼大雨就下了起来。
刘宇庆是省气象台派驻广灵县扶贫大队水涧、小关两村的联络员,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刘联络员”。从繁华的省城来到深度贫困村水涧村,他努力克服着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从刚来村里村民们怀疑的目光,到真正融入到贫困群众当中,他积极破解深度贫困的根源,寻找消除贫困的办法,实现了从一个城里人到农村人的转变。
为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他制定了详细的党员学习计划,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凝聚了党心和民心。去年,在他多方协调组织下,为水涧、小关两村新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11名新生捐助助学金6800元,帮助这些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小刘联络员来我们村一年多时间,可给我们村办了很多事,比如,帮助村里考入大学的学生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去年,农产品滞销,他亲自联系收购,还自己掏钱雇车将我们村里的小米等农产品运到太原,通过微商平台销售,一共为村民销售小米20180斤、猪肉1278斤、土豆13350斤。另外,帮助村里成立了丰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里的小杂粮正式注册商标‘水涧小黄金’,还发动社会资源为村里的合作社捐助小米包装袋2000个。”村党支部书记秦继全细说着“小刘联络员”的故事。
谈及今后的帮扶工作时,刘宇庆说:“下一步的主要任务,还是要从发展以小米为代表的优质小杂粮入手,走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种植模式,引入企业化经营,把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并通过从事劳务输出、第三产业等渠道增加收入。”
本报记者翁剑 通讯员王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