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典型

  • 右玉县小南山小流域水保治理工程

  • 永和县水保综合治理工程

  • 大宁县坝滩联治工程

  • 阳高县大泉山水保治理工程

  •   右玉县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3.2%,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60.2%,土壤侵蚀量减少42%。原来风沙灾害之地,如今成了塞上绿洲。2012年10月,右玉县成为水利部命名的山西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永和县从县情出发,紧紧抓住水土保持这一永和发展的关键,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坝滩联治等重点工程实施为契机,大力发动群众,狠抓重点工程,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坡沟梁峁塬综合治理。经过5年努力,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8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56.7%。特别是芝河源头水土保持示范区治理面积达到309平方公里,治理标准高、规模大、效益好,成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典范。
      大宁县太德塬在治理中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沟道布设骨干坝17座,建成坝滩地1160亩;塬面实施坡改梯,修建水平梯田4800亩;配套修建排洪渠5300米,生产道路6520米;还引水上塬,建成1座1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塬面面积趋于稳定。太德乡还利用太德塬海拔高、无污染等地理气候优势,发展苹果19000亩,成为大宁县的生态乡、富裕乡。
      阳高县大泉山治理是闻名全国的水土保持先进典型。2013年这里开始启动实施了大泉山绿化及景区建设工程,在整个流域的荒山荒坡困难造林地完成造林绿化2.5万亩,新修生态旅游路两条17公里,在周边村新打深井2眼、新建1000立方米蓄水池两座、新安装输水管道1500米,建设了景区广场等对大泉山村部分村民实施移民搬迁。大泉山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3%以上。如今,大泉山已建成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为全省水保学习的一个重要示范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06期

    • 第2018-08-05期

    • 第2018-08-04期

    • 第2018-08-03期

    • 第2018-08-02期

    • 第2018-08-01期

    • 第2018-07-31期

    • 第2018-07-30期

    • 第2018-07-29期

    • 第2018-07-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