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经济视点

扩内需调结构,下半年四大举措更精准

  •   

    财政“组合拳” 聚力“高质量”


      日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下半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走向如何?两大宏观政策怎样协同发力?为此,我们推出“宏观政策深解读”专题报道,聚焦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发力重点、产生效应,以及未来的政策空间。
      “加法”更有效
      与传统扩张性政策不同,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那么,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起到了哪些作用?着眼扩内需和调结构,财政怎么发挥更大作用?主要的着力点有哪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年初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助推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延续,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积极有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与传统的扩张性政策不同,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不是通过政策来替代市场,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认识和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的系统联动关系,发挥财政政策在这些方面的整体效能。
      “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一是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保持支出强度,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民生的投入强调产生支出效益。”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今年以来,全国财政运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减法”力度大
      深化增值税改革等减税措施已基本落地,有效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为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体现在投入的加法,更体现在税费的减法,一系列减税降费“组合拳”,让当前实体经济的成本有效降低,转型升级的动力更充沛。
      减税降费,企业的负担轻了多少?记者从税务总局了解到,自5月1日,增值税税率调整以来,共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895万户,改革首月即实现净减税348亿元。
      今年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还包括: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减轻企业创新税收负担;对载运货物的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这些政策对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建凡说。
      此外,为支持引导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今年财政还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稳定和促进就业;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降低政策门槛,取消小微企业不能同时享受担保和贴息的限制,将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员工比例的要求由30%降为25%。
      “焦点”更清晰
      聚焦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和稳定就业。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在民生领域也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聚焦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和稳定就业上。”刘伟说。
      ——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在确保全年减轻税费负担逾1.1万亿元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将再减税650亿元。
      “按照今年预期的GDP盘子,预算赤字的绝对数与去年大体相等。今年不宜再增加赤字率,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应聚焦在减税和扩大支出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张连起认为,今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速为15.3%,增值税增幅为16.6%,超过GDP增速1倍多,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仍有空间。
      ——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网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尽快释放政策红利。
      ——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
      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政府增信来分担风险,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又一重大举措。基金的定位是准公共产品,实行市场化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再担保费率优惠,对小微企业来说,便利程度、贷款可获得性更高。给小微企业“输血”,有利于夯实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刘尚希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还要通过创新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不仅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除了传统的经济领域外,还要体现在民生领域,包括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财政都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积极财政政策既要关注短期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更要转向长期整体的战略层面化解风险。这样,财政政策既能短期有效也能长期有效,不至于造成风险的后移或者累积。(据《人民日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06期

    • 第2018-08-05期

    • 第2018-08-04期

    • 第2018-08-03期

    • 第2018-08-02期

    • 第2018-08-01期

    • 第2018-07-31期

    • 第2018-07-30期

    • 第2018-07-29期

    • 第2018-07-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