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道,关键在富民;小康之路,关键在脱贫。作为运城市唯一的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2016年以来,平陆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嘱托,发出了“拔穷根、摘穷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强音。
“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不仅要站起来,还要跳起来摘挑子,实现后发赶超、进位争先、弯道超车,这是县委、县政府的坚定决心,也是26万人民的殷切期盼。”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陆县委书记郭宏主动加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开始破题答卷。
壮大产业“变穷貌”
产业,承载着脱贫致富的希望。平陆县针对实际县情,确立了“县西玉露香、县东干果林、沿河大棚菜、美丽乡村游、技能大培训“的产业扶贫布局。
“政府出钱买树苗、群众免费建果园”,县财政每亩补助500元,累计发展玉露香梨6.3万亩,其中贫困人口2.1万亩;花椒、核桃等干果经济林6.4万亩,其中贫困人口1.3万亩,确保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人均有一亩经济林。在大棚菜发展上,每建一个棚,政府补贴8000元,今年共发展拱棚蔬菜2000个,其中张村镇三湾村、常乐镇赵滑村、张店镇张郭村已经形成温室大棚连片经营规模,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在美丽乡村游上,坚持把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与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突出地域特色,彰显民俗风情,修通了连接解放运城杜马战役纪念馆与大郎山、运城凤凰谷景点的旅游公路,举办了部官桃花艺术节、风口凉都打铁花、东坪头篝火晚会、毛家山摄影展、坡底“赏红叶·摘柿子”体验游、“61个阶级弟兄”故事发生地张家沟特色旅游、三门“黄河风情游”等一系列乡村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吸引了游客,增加了群众收入。
按照“培训一个、就业一名,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思路,平陆县利用利丰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培训了1000名贫困户劳动力,目前已有265人在北京、上海、西安、福建、运城等地实现就业,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圣人涧镇的吕天亮,经过足疗按摩培训后,到广州佛山就业,由于培训期间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很快被用人单位聘为职业经理,年薪20万元。
杜马乡的龙源村,三门镇的东中村,圣人涧镇的南坡村、刘家沟村等更是在村里建起了来料加工、小杂粮生产等“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解决了贫困群众收入低和集体经济实现破零两大问题,真正达到了集体和个体“双赢”的效果。
中国国机集团、恒天集团与平陆县神鹰果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平陆最大的电商企业,在各乡镇建立起十多个电商网点,互联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17年度的卖果难,帮助果农渡过难关。在发展产业上,积极推广新技术,让贫困农户全程采用“有机肥做底肥+生物农药+叶面肥”的植保技术方案,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广大贫困群众展开轮训。
心手相牵“结穷亲”
平陆县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年来,各驻村工作队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倾洪荒之力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全县帮扶工作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在工商银行驻龙源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龙源村支、村两委从产业扶贫入手,引进来料加工项目“养鸡下蛋”,2018年,该村土地流转收入了近3万元、光伏发电项目收入1.5万元、来料加工车间收入5000元、集体电灌收入2000元,村集体的收入已经突破了5万元,使村民跨进了致富的门槛。驻常乐镇全坡村工作队主动协调相关部门,投资14.4万元,帮助该村新建了30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人畜吃水难问题。各工作队立足村情,集中精力,开足马力,全面打响了攻克平陆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一脱贫攻坚“制高点”的又一仗。
运城市委组织部驻张店镇枣园村工作队与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分成七个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对今年春天栽植的1016亩花椒成活率、长势情况、栽后管护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以此促进该村花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运城市交通运输局驻圣人涧镇黄庄村工作队为该村筹集资金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建立光伏面积280平方米,并网发电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元,村集体经济成功破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驻村工作队对部官乡黑窑村土壤土质、一年降水量进行充分检测后,试验性发展甘薯产业,2018年免费为贫困户提供30万苗优质红薯苗,种植面积60余亩。下一步将修建一座甘薯贮存窖,并建立一个甘薯育苗基地,形成集种-存-育-深加工为一体的甘薯产业链,逐步完善黑窑村甘薯种植产业。县广播电视台驻坡底乡后窑村工作队抓住马泉沟秋天红叶、盛产水化柿的特点,联合县旅游局、坡底乡政府启动美丽乡村游,举办“赏红叶美景、品水化柿饼、看精彩赛事”活动,给这个仅九百多口人的小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天的时间,迎来周边省市观赏的游人达六万之众,仅农家乐一项全村就收入十万多元。
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把群众看成自家人,想办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面对贫困户李振西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坍塌危险的地窨院,中条山集团及时为其援助20吨水泥建设新居。庙洼村第一书记原华英带领驻村工作队人员把庙洼的土鸡蛋、土蜂蜜销售到运城各个小区。工作队真正把事办到了群众的心田,把情融到了群众心里。
凝聚合力“剜穷根”
平陆县坚持“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靠党建树立品牌,依品牌产生效应,用效应激发力量”连锁做法,探索出了一条“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平陆模式。市直工委驻张店镇张郭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薛彩霞、第一书记孙喆在长期的帮扶实践中,总结出“党建+支部、党建+民生、党建+产业、党建+扶贫”等多种模式,夯实扶贫思想理论基础,激活党员干部动力,从而在产业发展、驻村帮扶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2016年以来,全县共整合各种扶贫开发资金4.11694434万元,完成通村道路建设、文化广场建设、村级卫生室建设等各种扶贫项目578个,全县今年有34640名莘莘学子得到了教育扶贫的资助,圆了上学梦。6533名贫困群众通过参加造林合作社或者护林员实现了增加收入脱贫。全县共建设洪池、常乐、曹川、圣人涧等四个乡镇九个安置点,5305人易地搬迁挪出了原先的穷窝。
2018年7月,运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检查组梳理出平陆四个方面1327条具体问题。面对问题,平陆立即召开县委中心组民主生活会,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对标对表严肃整改,紧盯“全省创一流,进入第一方阵”的目标要求,从县级分管领导开始,层层自加压力,逐级传导压力,任务有人认领,责任目标到人。严格对照贫困户退出5项指标、贫困村退出13项指标和贫困县退出14项指标,以及市检查组反馈的1327条具体问题,限期整改。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紧盯“肠梗阻”的工作,紧盯不作为者,坚决问责,倒逼干部作风转变。通过努力,全面提升平陆县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
“这是一场绝不能输的战争,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双责任制总指挥,全县10个乡镇是脱贫攻坚主战区,各级组织是冲锋哨,工作队是突击队,第一书记是排头兵,党员干部是生力军,巧用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战略战术,瞄准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向贫困发起总攻。”平陆县长李旸成竹在胸。
一系列的措施正在加紧实施,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平陆县上下凝全力、聚合力,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全县年底脱贫摘帽积蓄了磅礴旺盛的力量。
本报记者杨永生 通讯员吕新波 党文婷
短评:攻坚应往实处来
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世界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党上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精准施策、精准措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山西南部的平陆县,面对今年脱贫摘帽的艰巨任务,不等不靠,在三千沟壑间演绎了一幕决胜贫困的民生大戏。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前提,发展产业依据实际、依据县情是关键。“县西玉露香、县东干果林、沿河大棚菜、美丽乡村游、技能大培训”的产业布局,真正在平陆县落到了实处,加上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这样就使贫困群众明白了在这场战役中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才能确保贫困县保质保量脱贫摘帽。产业复兴,脱贫有方,贫困群众在发展产业中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驻村干部帮扶与贫困群众“结穷亲”,继承了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平陆县广大驻村干部深入贫困群众中间,通过走访了解情况,找准致贫原因,针对性展开帮扶,解决了贫困户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目标。充分说明了帮扶也要依据实际情况,把党的惠民政策用到实处,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起到帮扶效果,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时间只剩不到两年的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平陆县面对今年脱贫摘帽的关键时间节点,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认真查找目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下猛药祛疴疾,以刺刀见红的魄力形成决战态势,一步步把攻坚往实处深入。我们都应该像平陆县这样,一切从实,一切唯实,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为民答卷,让党和人民检阅!
杨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