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数说“山西人”

  • 2017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1%,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图为某幼儿园老师正在为入园儿童做体检。 本报记者 王蕾 摄

  •   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达3702.3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2.4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6……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请看 ——
      近年来,“人口红利”一词屡屡见诸报端。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最基础元素,人口资源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着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人口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山西人”发展保持了总量平稳增长、结构更趋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发展态势良好

      太原市民王师傅是个生在太原、长在太原的地地道道太原人。今年61岁的他站在太原市平阳路和龙城大街交叉口附近的山西大医院门口对记者感慨道:“当年我18岁去清徐插队的时候老走这条路,那时候就是一条小土路,两边都是荒地,谁能想到如今这里这样热闹、繁华!”
      确实,有“人气儿”才显得热闹。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其人口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省人口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全省常住人口增速一直趋稳。据调查,2017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3702.35万人,与2016年相比,常住人口又增加了21万人。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山西人口年平均增速为1%,进入“十三五”人口平均增速为1.01%。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专家告诉记者,人口总量增速趋于平稳的主要原因,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生育二孩的比重上升了12.48个百分点,这说明我省全面二孩政策的效应正在持续显现。
      人口数量提升靠生育,素质提升则靠教育。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教育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人口文化素质持续向好。
      以2017年为例,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6.6%,教育发展水平提高。2017年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30年,比2016年提高0.24年。全省受教育人口群体比重继续增大,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人口结构趋于优化

      记者了解到,2017年,我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太原都市区提档升级,全省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随着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了第二、三产业人口的增加,助推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重男轻女”的情况也得到改善。“总人口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与女性之比,表示为每100名女性相对应的男性数量。”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专家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总人口性别在96-106之间属于平衡区。但我省总人口性别比在历史上较高,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总人口性别比在波动中下降,正在向性别比平衡方向发展。根据抽样调查推算,2017年全省男性人口1895.11万人,女性人口1807.24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6,处于总人口性别比平衡区域内。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口其生产、消费和创新等能力是不同的。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2017年,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2.46万人,比重为15.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68.26万人,比重为9.95%。这种情况下,虽然全省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07、0.35和0.72个百分点,但全省总抚养比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种人口结构表明全省劳动力资源还相对比较充足,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相对较轻,人口红利还在延续,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上述专家表示。

    突破瓶颈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落实到我省省情,人口发展必须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转型到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家庭和谐幸福上来。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解决我省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据调查,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到2020年,全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可能攀升到总人口的11%左右,人口红利进入消退期。但眼下正处于全面两孩政策条件下二孩累积效应的释放期,全省新增出生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对孕前检查、分娩床位、儿科医生、学前教育和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带来不小的挑战。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结构性矛盾将日益突出,实现人口均衡发展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的2016、2017连续两年,人口出生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6、1.37个千分点,这其中有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与生育行为存在时间差、群众生育意愿尚未完全释放等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群众养育成本高、想生不敢生、想生不能生。”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专家表示,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快理念转变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生育医疗服务管理,确保生育保险制度稳健运行,解除群众在生养子女方面的后顾之忧。
      此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主要任务,又是“健康山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卫生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婚检率还比较低,这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婚检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婚检的自觉性,围绕孕前、孕期、分娩、孕后全生育周期,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为孕产妇和儿童提供安全、公平、可及、实惠的基本生育服务,满足群众‘生得出、生得好’的愿望和需求。”上述专家表示。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12期

    • 第2018-08-11期

    • 第2018-08-10期

    • 第2018-08-09期

    • 第2018-08-08期

    • 第2018-08-07期

    • 第2018-08-06期

    • 第2018-08-05期

    • 第2018-08-04期

    • 第2018-08-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