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市县新闻

王涛:用法律和爱心守护一方百姓

  简洁的西装、亲和的笑容,使靠近他的人无不感受到他的乐观与热情。
  他是王涛,山西远璟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在人们眼中,律师似乎该是严肃、严谨、不苟言笑的形象。可执业六年以来,王涛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他的真诚、热情、理解与关怀,他坚持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法律援助。
  王涛说:“走进律所大门的人,都是迫切需要我们提供专业法律帮助的人,法律条文可能是没有温度的,可作为他们的律师、委托人,我会在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支持、理解与关怀。”
  王涛还有一个律师事务所都知晓的朋友张某,张某其实是王涛的一个当事人。如今的张某对生活充满希望,生活得温馨幸福。
  原本,张某家庭幸福,与丈夫育有三个儿子。不幸的是,她的三个儿子在帮别人建造房子的过程中,因意外事故全部遇难。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景,已经中年的张某备受打击。为了帮助妻子走出悲伤,张某的丈夫与她商量后领养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夫妇二人将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含辛茹苦将他们抚养成人。2010年,张某的丈夫不幸去世。但谁料想,成年的儿子变了脸,对孤苦一人的母亲张某不管不顾,不仅屡次将张某拒之门外,反而恶语相加。
  2012年,张某为了能够得到一些生活上的补助,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就其子冯某的赡养问题进行调解。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冯某虽同意每月向张某支付100元的生活费,但从未履行过。2016年,张某因病住院,在住院期间,冯某从没有到医院进行照顾,对张某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完全置之不理。在张某出院后,冯某不仅没有一丝忏悔之意,反而要强行霸占张某和女儿唯一的住房。
  走投无路的张某找到了王涛。王涛立即着手帮助张某解决实际问题。他与张某亲属进行交谈,向有关部门调取相关材料,收集充分的证据,帮助张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王涛的努力争取,法院最终判决解除张某与其子之间的收养关系,这场判决解除了张某的后顾之忧。
  工作虽然辛苦,但王涛还努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深知普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校园暴力频发的今天,青少年应当加强法律意识。自2017年开始,他热心参与团委、街道、司法所与各个中小学联合举办的“禁止校园欺凌”的系列讲座。
  上百起大大小小的案件、几十次法庭辩论、数不清的加班加点……在王涛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严谨与认真,什么叫责任与担当,什么叫热爱与奉献。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宋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12期

  • 第2018-08-11期

  • 第2018-08-10期

  • 第2018-08-09期

  • 第2018-08-08期

  • 第2018-08-07期

  • 第2018-08-06期

  • 第2018-08-05期

  • 第2018-08-04期

  • 第2018-08-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