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太谷利民机械厂的俱乐部,宽敞的大厅、一排排的座位首先映入眼帘,但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大舞台。这个舞台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的人生大剧,也回荡过多少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但它也是载歌载舞,吹拉弹唱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地方,对于很多人似乎有些羡慕或者说是神秘的地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样板戏的曲调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利民厂里的老文艺骨干们一招一式的认真劲儿,刘爱琴饰演的阿庆嫂、闫金榜高大魁梧的身材饰演的郭建光人们记忆犹新,特别是赵宏颜扮演的刁得一与原版的刁得一不差上下。饰演杨子荣的郑师傅戏曲功底深厚,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呈现出专业戏曲人士特有的气质。
小孩们模仿着李铁梅唱着: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大人们时不时地还要哼上几句阿庆嫂的:
铜壶煮三江,摆起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最使我难忘的就是每天放学路过俱乐部,只要看到西面的门开着,就悄悄地溜进去,到前排羡慕而仔细看着演员们一次一次的反复出台,找位置,念对白,练唱腔,伸腿弯腰。最使我担心的一场就是《沙家浜》最后一场郭建光领着部队打回沙家浜,演员们从高高的围墙上翻过去,总是让我心惊胆战。这些群演本是业余演员,但功夫真让我佩服,而让我们最开心的就是,当演员放枪的动作已经作出,后台的音响师必须是和动作同步,当枪伸出去了,但没听到“啪”的响声,或者是“啪”声先响了,枪还没掏出来,这种不同步的时候,逗的我们这些小孩们在底下哈哈大笑,早忘了自己是偷偷溜进来的……
五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原有的功能好像已被人们忘记,但它屹立在厂里的中央,就像是我们厂的心脏一样,屹立在人内心。
这个普通的俱乐部不会像北京故宫那样名扬四海,但他是给我们利民老百姓带来快乐的地方,也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利民人的心里,在厂里几乎家家都有以俱乐部为背景的照片。曾经在利民这片热土上生活过,曾经踏进过这个俱乐部的利民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起它,这个承载过悠悠岁月的俱乐部。
马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