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杏花岭区建设北路太铁小区169号院,映入眼帘的是亭台、楼阁、花园,这里宛如一个幽静的小公园。要知道,在不久之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副模样,院子里杂物乱七八糟地摆放着,小石头、饮料瓶随意地躺在草地上,甚至有年久不用的汽车静静地停靠在小区一角整整20年……
8月24日,记者来到169号院,在门岗处,几经审核,才允许进入。“这里居住的80%都是铁路退休职工和子女,由于是单位住房,长期以来没有物业,也无人管理,安全问题是个大隐患。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小区安装了电子门禁,设置了保卫人员。如今,这里几乎可以夜不闭户了。”66岁的居民梁根有开心地说道。
梁根有最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169号院业主委员会副主任。为了配合社区干部搞好小区的创城工作,169号院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我们6月底开展了精神文明问卷调查,7月份整治工作正式开始。作为一名老居民,我见证了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见证了小区的‘蝶变’。小区改造期间正值三伏天,我和老伴每天熬一锅绿豆汤送给工作人员,他们大多都是二十几岁的孩子,很能吃苦。”梁根有说道。
“刚开始,工作的确难做。由于长期随意放置物品成为习惯,小区各个角落已经成为居民的天然储物仓。我们清理这些杂物的时候,很多老人不理解,甚至不让清理。”大东关街道党工委纪检书记郭峰告诉记者。
在小区的凉亭里,70岁的马阿姨告诉记者:“我家住在9号楼,以前,楼道里满是堆积的杂物,院子里也乱糟糟,车辆到处停放,由于没有门岗,很多外来车辆也停在小区里,根本没有散步活动的地方。如今,这里大变样,环境整洁,汽车和电动车停放在规划的位置上。小区里还种植了很多花草,跟以前相比,成了一个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