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数据显示,到2030年预计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将达2260万。未来10年急性心梗患者数量将急剧攀升,防治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缓。如何识别急性胸痛疾病,最大限度赢得抢救时间,9月2日,在太原市举行的胸痛地图启动发布会上,有关专家作了介绍。
普通人如何简单快速识别急性心梗?
有关专家介绍说,对于一个普通人最快速识别急性心梗就是认识心梗的症状,急性心梗常见表现是突发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不能缓解。也有表现为气促或上腹部、颈部、下颌及咽部疼痛或牙痛的,但程度都比较剧烈,有难以形容的全身不适或发热感。
家中发现疑似急性心梗,家属应该怎样处置?
有关专家介绍,四点认识非常关键。第一,发生心梗症状是不能等的,必须马上去就诊。
第二,症状轻并非等于愈后好,太多的病人发病时症状很轻,但是第二天、第三天可能会很重。
第三,发病以后最佳的转运方法是拨打120,而不是找亲戚朋友,找子女。
第四,发病以后到具备急性胸痛疾病救治能力的医院诊断。假如医生建议行急诊PCI,最好听从医生建议,不要耽误时间。
对急性心梗患者如何实施最有效的治疗?
有关专家介绍,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将血管开通,重新恢复心脏血液供应是最为有效的治疗。
而急诊PCI就是第一时间采用微创方式将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送至堵塞的冠状动脉处,将血管开通,重建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心肌血供、最大程度防止心肌进一步坏死的技术。
如何为救治急性胸痛疾病患者赢得第一时间?
有专家介绍,时间对于病人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病人预后最关键的时间,就是病人发病以后,到得到PCI治疗或溶栓治疗的时间,它真正关系到病人预后的结果。研究表明急诊PCI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90分钟之内,最晚不超过12小时。
实际上发生心梗以后,病人自己或者家属的决策非常重要,能不能识别出急性心梗,能不能选择正确的救治医院与病人愈后密切相关。在社会的布局方面有没有良好的120布局,有没有正确的转运方法把患者转运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也决定病人的愈后。
生活中如何防止胸痛相关疾病的发生?
专家介绍,胸痛相关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些是不可控制的,比如年龄、家族史等,但还有很多危险因素是可防可控的,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急诊PCI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有什么风险?
专家介绍,现代医学对任何疾病都不能够做到100%治愈。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急性心梗不管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都有很大风险,而选择急诊PCI无疑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胸痛地图发布之后,胸痛患者家属拨打120如何确定去哪家医院?
专家介绍,首先我们120的调度原则是就近,还要兼顾病人的实际情况及医院的救治能力。很多疾病的发病情况不一样,所以如果能够早期识别,那么我们会按照胸痛地图的方向来引导和指导急救方向。
本报记者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