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五寨:向全面脱贫摘帽“冲刺”

  • 图为康宇有限公司厂房内,在坡底村的郭大姐正在和员工一起对玉米进行真空包装。本报记者 冯杰 摄

  •   54岁的贫困户王来生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终于实现了!8月27日,他们全家搬进了位于五寨县城里的楼房。“以前我们家都住的是沟里的土窑洞,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搬出大山沟。感谢党的好政策!搬到县城里,生活方便了,看病也方便了,孩子上学也不用从村里走几十里路到县城啦!日子越过越好啊!”
      位于晋西北高原的五寨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五寨县将全面脱贫摘帽,全县16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万余户、3.1万人将全部脱贫。
      近年来,该县立足易地扶贫搬迁,依托多元化产业发展,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多管齐下,以“绣花”功夫打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一系列成就。2016年,五寨县共有1595户、3808人脱贫摘帽。
      在今年年初忻州市脱贫攻坚会上,五寨县委书记张春向忻州市委递交了一份“军令状”。这不仅是一份承诺,更是一种决心。从沟壑遍地到绿水青山,一方贫困百姓走出了大山沟,搬到新县城,实现了小康梦。

    引活水:现代农业产业提升经济活力


      “你看,这里现在进行的是为玉米去皮的工作。前面的厂房里还有四条生产线,可以对玉米进行蒸煮加工或速冻,加工好的玉米进行真空包装就能出售了。”在五寨县康宇实业有限公司,成堆的金黄玉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五寨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甜糯玉米之乡。过去种植甜糯玉米,产量“老天说了算”。2017年以来,五寨县成为国家有机旱作农业试点,全新品种推广,全程有机种植、全面智能化管理、全部机械化耕作,新模式推动甜糯玉米种植加工成为了五寨县的支柱产业。在康宇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下,五寨县及周边河曲县、偏关县、岢岚县等地区集中发展起了甜糯玉米种植加工,2017年,仅这一项产业就可为贫困农民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万元。
      无独有偶,城西的梁家坪乡梁家坪村,脱毒马铃薯垄作已经成为“五寨特色”。梁家坪乡党委书记王斌告诉记者,马铃薯垄作是机械化耕作的新型成果。垄作不仅方便收割,还能保水保墒、大幅提高产量、降低管理成本。“过去依靠人工起土豆,一天只能起一亩,还需要120元的人工费。现在使用大型农机,一个小时就能起四亩土豆,费用还不到80元钱!”2016年以来,垄作技术让梁家坪乡土豆产量翻了一番,亩产可达6000斤-8000斤,带动人均增收2000多元。
      普及机械化耕作,发展现代化农业,五寨县万台农机带动4569名贫困人口的就业,助力2.8万名农户实现了增收;马铃薯、玉米、小杂粮、中药材种植遍地开花,甜糯玉米达6万余亩,马铃薯10万亩、谷子18万亩、红芸豆等小杂粮20万亩;三年内,该县兴起48个新型经营主体、15类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了161个贫困村、1万余户贫困群众脱贫。
      54岁的郭大姐是砚城镇坡底村人。过去她家里的10亩地种的都是大田玉米,家庭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现在到康宇公司打工,从事真空包装工作,每月就可以收入2000多元。“有了这个甜糯玉米,咱农闲的时候也有事儿干了,手头的钱也多了!”
      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以品牌为引领,创新“两业+两机(特色产业、工商就业,农机扶贫、有机旱作农业推广)”脱贫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一主体”和“五有”要求,五寨县现代农业发展为脱贫攻坚引来“活水”,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渐现。

    找出路:搬出一方天地让百姓居有所养


      县城的宜居园小区,贫困户赵神小住进了113平方米的单元房。过去他家住在山沟里的土坯房中,安全性差、用水用电得不到保障。如今他住上了单元房,还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当上了环卫工,一年可以收入一万多元。
      近年来,五寨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攻克深度贫困的重要手段,走出了一条破解深度贫困的新路径。2016年以来,五寨县易地扶贫搬迁累计投入6.3亿元,其中仅2018年就投入1.8亿元。采取“四区五院集中安置”和“投亲靠友分散安置”两种办法安置,98个整村搬迁村已拆除61个,集中安置点3437套住房已全部建成。
    (上接第1版)该县还在153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乡村“整洁干净、美丽宜居”为目标,确保达到“四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街巷亮化、环境美化),“四净”(庭院干净、道路干净、街巷干净、公共场所干净),“四整治”(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搬出一方天地,还原绿水青山。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效果的重要论述。怎么能让搬进城里的贫困群众居有所安、居有所养?
      “在五寨,只要持有B型以上车辆驾驶证,就可以免费参加我们的运输车司机培训。被运输公司录用后,每个月可以收入8000元以上。”五寨县副县长苏国平告诉记者。
      作为沟通连接周边河曲、岢岚、神池等县的交通要地,五寨县近年来重点扶持发展运输行业,不仅建立起了庞大的“五寨司机”队伍,还发展起了住宿、餐饮、环卫等配套服务,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多种就业渠道,70%以上的易地搬迁进城农民都可以在县城里找到工作。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解决好个别帮扶措施不精确、个别村容村貌较差、有的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当前一段时间中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还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五寨县委书记张春说。
      以必胜的信心攻坚克难,五寨县坚持围绕异地搬迁1.4万人的总目标,实行住新拆旧、整沟治理、产业就业、公共服务、权益保障“五个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在搬迁后的群体中着力培育“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群体,带动全体贫困群众提高主动脱贫、主动致富的意愿,五寨县下足“绣花”功夫,踩出了一条“出路”,让贫困群众自立、自信、自强地走出土窑洞、走向了新县城。
    强信心:干部流血蜕皮只为群众满意
      “胡书记,你来了?中午到我家里吃饭吧!”“胡书记,我家的水管漏水了,你找人帮忙去看看吧?”“胡书记……”小河头镇小河头村第一书记胡帅走到哪儿就会被贫困群众追到哪儿。工作谈在田间地头,温暖送到百姓心头,常年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胡帅为贫困户所付出的一切,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家人!
      “干部蜕掉一层皮,贫困群众有所期”。近年来,五寨县统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贫困户和脱贫户、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同步关注,同时发展。像胡帅一样的扶贫干部,将目光聚焦在了让所有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在提高贫困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的同时提升了全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产业发展引活水,易地搬迁找出路,“扶智”“扶志”强信心。
      创新方式“扶智”,强化技能培训,实施具体帮扶,提升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本领和技能,帮助群众立业,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有尊严地脱贫;加强引导“扶志”,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把党的政策送到贫困户的家中,帮助贫困户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正确观念,解决脱贫群众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的问题;坚持典型示范引领“扶德”,通过强化传统美德教育和感召,进一步弘扬自强,诚信,勤劳,节俭,孝亲敬老,感恩奉献的新风正气。
      张春说,在脱贫攻坚战中,五寨县委书记全体干部一直是“提心吊胆”的。“提”起自己的心,是因为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完成。“吊”着自己的胆,是因为没有“蜕掉一层皮,下很多力”的胆量,脱贫攻坚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现在的五寨县城乡面貌变化很大,水电路通到了每一个村中,学校文化场所建设起来,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出去了。21.4个亿的投入,让五寨的路变得平坦畅通。五寨县长张宇光告诉记者,农村道路绿化工程马上就要开始施工了,不搞“花架子”,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好的,这是他们的工作目标。
      高位带动、高效推动、高标准实施,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精准识别,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精准落实,五寨县脱贫攻坚蹄疾步奋!

    本报记者赵冰峰 畅雪 冯杰 通讯员葛守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9-08期

    • 第2018-09-07期

    • 第2018-09-06期

    • 第2018-09-05期

    • 第2018-09-04期

    • 第2018-09-03期

    • 第2018-09-02期

    • 第2018-09-01期

    • 第2018-08-31期

    • 第2018-08-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