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发布

  

其中,正式项目76件,预备项目26件


  9月13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项目内容、项目来源及确定程序等进行了发布。
  关键词:项目内容
  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项目分为正式项目和预备项目两类。正式项目76件,其中制定22件、修订29件、修正25件;预备项目26件,其中制定10件、修订15件、修正1件;废止项目不在规划中体现,通过年度立法计划予以安排。
  正式项目具体为:经济建设领域,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综改、乡村振兴等重点,安排制定修改开发区条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健康产业促进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21件法规,其中制定8件、修订9件、修正4件。
  政治建设领域,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重点,安排制定修改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法治宣传条例等14件法规,其中制定1件、修订6件、修正7件。
  文化建设领域,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充分利用我省红色资源等重点,安排制定修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保护条例等11件法规,其中制定5件、修订4件、修正2件。
  社会建设领域,围绕健全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重点,安排制定修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安全生产条例、防震减灾条例等15件法规,其中制定4件、修订7件、修正4件。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本届人大常委会将把环保立法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重点领域,安排制定修改水污染防治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等15件法规,其中制定4件、修订3件、修正8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可望年内完成,为我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提供法律支撑。今年9月,还将按照全国人大做好生态环保方面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的要求,打包修正6件法规,废止2件生态环保方面的法规。
  关键词:项目来源
  项目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代表的意见建议,二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各机构提出的建议项目,包括法工委自行研究提出的项目,三是广泛收集的各方面意见建议,四是调查研究时收集的建议项目。
  征求意见阶段,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机构积极联系对口部门,听取他们的立项申请。法工委开展立法预测研判,先后根据十九大报告提出34个立法建议项目,根据上位法对191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进行梳理,提出106件存在修改、废止可能的法规,转交有关委员会研究。
  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今年先后通过寄送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听取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代表的立法意见和建议,共征求代表建议项目134件,将其中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立法条件成熟的49件作为规划正式项目,占正式项目的64%以上。
  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今年在征集立法建议项目阶段,除了广泛听取人大代表、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基地、基层立法联系点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外,还通过山西日报等5家新闻媒体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意见,此外分领域委托山西大学和省法学会、省委党校、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4个科研单位,开展五年立法需求分析研究。经过汇总、合并,4个科研单位共提出113个项目。
  开展了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去年11月到今年5月,我们分五个调研组,赴11个设区的市进行全覆盖式调研,共收集53个建议项目。
  关键词:确定程序
  规划项目程序,首先是法工委对收集到的项目进行初选。淘汰掉适宜由其他立法解决的事项,如国家法律、政府规章、设区的市立法进行调整的项目和适宜由道德调整的项目,剩下适宜由省级人大立法的项目进入下一轮筛选。
  之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筛选。先后12次召开专题会议,就项目立项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等进行研究论证,淘汰掉一些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是很急需和立法条件不太成熟的项目。
  项目基本成熟后,征求省委有关部门、省政府法制办和人大内部有关机构的意见,此后赴京与全国人大的规划进行对接,对个别项目进行调整。
  最后,按程序报请批准。项目经过法制委法工委分党组会议研究后,报请常委会党组会议原则同意,随后经主任会议研究后,报请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至此,立法规划的项目才正式确定。

本报记者贠娟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9-14期

  • 第2018-09-13期

  • 第2018-09-12期

  • 第2018-09-11期

  • 第2018-09-10期

  • 第2018-09-09期

  • 第2018-09-08期

  • 第2018-09-07期

  • 第2018-09-06期

  • 第2018-09-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