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山西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点线面结合加快构建山西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升级版……作为2018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三项专题活动之一,在9月20日下午召开的山西省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年会暨山西旅游创新才智峰会上,来自省内外的12位专家学者围绕全域旅游与转型发展、改革创新与文旅融合进行了精彩的对话、分享和交流。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作题为《全域旅游大势下文旅融合与创新》演讲。他强调,旅游业在全球已经发展成为第一大产业,它的带动力、影响力、贡献力也在不断加大。目前,旅游作为产业经济,已经进入卖产品进而上升到卖品牌的阶段。因此,全域旅游的建设标准会更高,它的配置资源范围将会更加广阔。
在谈到文旅融合趋势与创新方面的问题,吴文学认为,文旅融合形在“融”、利在“合”,新的产品形态正在向科技产品、文化用品、精神层面进行消费升级,新的商业模式、区域经济的特征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文旅融合必须认识新时代,力求做到文旅新时代,实现文旅融合的发展。他强调,文旅融合必须克服“泛文化”、“泛旅游”的方式,同时也要避免“八宝粥”、“隔空喊话”式的融合,融合要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河南财政政法大学教授、河南旅游研究所所长苟自钧说,在全域旅游推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打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因为旅游产业链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契合的,同时全域旅游也是旅游发展新阶段的标签。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仅说开发还不行,同时更重要的还要做市场营销,特别是山西应当在营销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市场营销 最重要的是激发市场,要推出一些举措来激发市场。比如晋城市推出的面对周围和河南几个市的城际公交,另外,在周末两天是免票的,这类的做法值得称赞。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说,全域旅游就是让游客全过程旅游,让居民全要素受益。另外,全域旅游第一个是服务体系,第二个是产品体系,第三个是产业体系,第四个是营销体系,只有把这四个体系都做好了,才是一个好的全域旅游。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姚子刚说,未来全域旅游最重要的难点和痛点是如何展现自己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山西有世界级的资源,但应该聚焦“小而美、美而特、特而精”的塑造,如果形成网络,再和传统的大景点结合,最后就可以形成全域旅游。所以,不仅要关注“大”,更要关注“小”。另外,山西的文化很厚重,未来的发展应强调互动和有趣,换一种方式讲出自己的历史。
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焦斌龙认为,山西文旅融合首先要创新,从产业自身中,一定是创意为先,其余的是体制方面、要素方面、平台方面的创新。
这次峰会,与会专家学者前瞻的思想和理论,务实的理论和建议,为山西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这无疑为我省做好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报首席记者 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