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一进,事儿难办”,这个行政审批的“诟病”由来已久。如何“治愈”这类政务服务中的“顽疾”,平陆县以一个大厅“全囊括、大覆盖、零距离”的总体目标要求,从5月31日到7月10日40天的时间,以“极限速度”完成了全面部署、大会动员、股室成立、职责授权、大厅改造、人员进驻、投入使用等一系列工作,确保政务中心服务大厅的畅通运行,实现了由“进百家门办一件事”到“大厅之外无审批”的华丽转身。
三十五个行业一家人
平陆作为运城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两集中、两到位”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平陆县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规章制度,进一步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他们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搭建起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企业在线投资、效能监察“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理好,让群众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5月31日,平陆县委、县政府对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进行全面部署。6月,平陆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开始筹运。6月7日,动员大会召开;6月8日,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35家单位行政审批股成立到位;6月28日,职责、事项全部授权到位;7月4日,3000平方米的大厅升级改造基本完成,7月10日,开始试运行。至此,由35个单位101人组成的“政务中心服务大厅”大家庭,提前一个半月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两集中、两到位”任务。
五十八个窗口一站式
以前,一个营业执照办下来,要进多少家门、盖多少个戳,谁也说不清楚。这种“铁路警察”式的行政审批,使群众和企业苦不堪言。
百姓和企业期盼行政审批改革。如何进行行政审批改革?就是要为群众提供“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实现“小窗口、大舞台、零距离、一站式”的方便、快捷服务。
平陆县在行政审批功能设置上,全力构建“两个机制”建设,一是行政审批集成机制,实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企业在线投资、效能监察“五位一体化”;二是功能设置闭环机制,形成项目投资区、公共服务区、行政管理区、简政便民区“四个循环圈”。
针对两个机制建设,平陆县行政审批大厅按照“减、放、并、转”的原则,对全部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由“串联式”向“并联式”转化。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原则,打造模块化循环圈,切实让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依托电子监察系统,实现行政审批全过程在线共享,确保整个办理过程公正、公开、廉洁、高效。
他们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审批流程达到“一个事项一张流程图、一个事项一套服务、一个事项一个承诺、一个事项一个清单、一个事项一个标准”的“五个一”。行政审批大厅设置的58个办事窗口,“一站式”办理事项达345项。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事项1681项,办结1630余项。
二十四项制度一条龙
平陆县行政审批大厅“以人民为中心”全统领,打造出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益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环境,实现电子阅读、无线网络、复印、充电、叫号、引导、查询全覆盖,做到“网上办公、流程精简,文明用语、主任带班,短信反馈、容缺登记”,为群众提供温馨化、贴心化的服务。同时,实行事项名称、审批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审批程序、审批收费、效能投诉“八公开”,增加审批过程的透明化。开展“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站办结,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平陆县正朝着创一流的标准化政务大厅方向迈进。
本报记者 杨永生 通讯员 翟战功 侯三九